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取固体粉末 D.检查气密性
|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氧原子:O2 B.两个铁离子:2Fe3+ C.氨分子:NH4 D.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AlCl3
|
|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出门必须戴口罩。口罩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化学实验的过滤操作中所使用的 A.漏斗 B.滤纸 C.烧杯 D.铁架
|
|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变成CO2气体 B.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C.海水晒盐 D.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
|
为测定硫酸钠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固体混合物26.2g,向其中加入219.6g水,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混合溶液。将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5等份,依次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试分析计算。 (1)m的值为_____。 (2)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0.1%)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
|||||||||||||||||||
2019年4月以来,为防控非洲猪瘟,海南省防疫部门使用二氯异氰脲酸钠(化学式为C3Cl2N3O3Na)杀菌消毒。请计算(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1)二氯异氰脲酸钠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2)现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1%的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5000g,需要二氯异氰脲酸钠的质量是____。
|
|
小明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明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3)(反思交流)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
|
|||||||||||||||
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 (3)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
|
钛(Ti)被称为“航空金属”。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制备钛的一种工业流程下面图示: (1)钛酸亚铁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亚铁离子的符号为_____。 (2)钛厂在“氯化”过程中,利用了焦炭的_____性。 (3)由TiCl4制备T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在氩气环境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 (4)如上述流程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的好处是_____。 (5)已知烧碱的化学式为NaOH,请写出氯碱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
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金属钠排在铜的前面。 (1)有的同学据此推测:钠能从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教师按照下列图示顺序进行演示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为反应中没有______色的物质生成,所以金属钠______(填:"能"或“不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对实验涉及的物质进行分析:硫酸铜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所含元素有:Na、Cu、H、O、_____(填元素符号)五种元素。查阅资料得知:“蓝色絮状难溶物”是一种学过的碱,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有的同学又产生新的疑问:钠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物是什么?教师为解答学生的疑惑,又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同时记录有关现象:请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手触摸图3中烧杯外壁,感觉烫手,说明钠与水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从“图3”中可以断定:液体中出现红色说明反应后液体显_______性,结合液体中所含元素,继而推断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