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同学从与医生的交谈中获悉: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8L氧气.问成年人每分钟大致需要空气多少升?在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所需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克?(氧气的密度=1.429g/L,空气的密度=1.293g/L). |
|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mL10%的H2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答:______.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
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是个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 |
|||||||||||||||||||||||||||||||||||||||||||||||||||||||||||||||||||||||||||||||
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并与同学交流.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该物质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五氧化二磷 |
|
下图是称量固体质量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使用______(填“图1”或“图2”)称量物质质量; (2)用图1称量2g食盐,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时,这时应______; (3)某人用图2装置称量5.2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 A、4.8克 B、5.2克 C、5.0克 D、5.1克 (4)改正图3中的错误:______. |
|
小雨、小晴等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③______;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水+氧气 |
|
甲、乙是两个实验示意图,根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二个反应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甲中______, 乙中______. (2)通过比较,发现它们还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______, ②______; (3)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
|
如图所示,用带火焰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以丙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1)请你预测所观察到的现象: ①甲、乙瓶中:______; ②丙瓶中:______. (2)进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①______; ②______. (3)鉴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
|
红磷常用作军事上做烟幕弹的原料,原因是 ;在田径比赛中,发令枪子弹所用原料之一也是红磷,你认为记时员开始按表的依据是 ,简要说明理由: . | |
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 (填“高”或“低”)导致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②“过一会儿,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其原因是 . |
|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 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但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引发中毒性肺气肿. 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 (2)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应采取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5)从上述材料中可知臭氧的作用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