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CaCl2溶液,HCl------过量CaCO3,过滤 B.NaOH溶液,Ca(OH)2------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 D.Na2CO3,NaHCO3-----------加入稀盐酸 |
|
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学用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甲+K2SO4溶液②乙+KCl溶液③丙+KOH溶液 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中都有KNO3生成. 由此推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是( ) A.HNO3,AgNO3,NaNO3 B.Ba(OH)2,NaNO3,HNO3 C.Ba(NO3)2,HNO3,AgNO3 D.Ba(NO3)2,AgNO3,HNO3 |
|
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下表所示:
①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②将含水各1OO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O℃,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③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在2O℃~30℃之间; ④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 上述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用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现有下列操作:①配制溶液;②称取氯化钠固体;③过滤;④量取蒸馏水;⑤计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⑤①②④ D.③②④① |
|
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20℃时,“A”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20℃时,“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右图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b” D.要“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
|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下图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
|
有三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溶液中,能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NaCl溶液 B.稀硫酸 C.Na2CO3溶液 D.AgNO3溶液 |
|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
20℃时,向一盛有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
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食盐 B.熟石灰 C.硝酸钠 D.硫酸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