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新疆1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设计并实验】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剂鉴别四种溶液:
乙组同学经讨论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剂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种自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 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 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 【反应与体会】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
|||||||||||||||||||||||
【10乌鲁木齐市17】.(9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 , ④ 。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 ⑤ 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⑥ 。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⑦ , ⑧ 。因此,如果 ⑨ 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
|
【10湖北十堰21】.小丹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从同一卷镁带中剪取长度相等的两根镁带,分别与室温下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观察发现:镁带在稀盐中放出气泡的速率明显快鱼在稀硫酸中防除气泡的速率。 [查阅资料] 1.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映,基本质是金属单质与H反映。 2.生成H2速率主要取决与:①金属表面积 ②溶液中H浓度 ③温度等条件 3.H的浓度与1L溶液中H的数目成正比。 4.溶液中除H外的其它离子可能会影响反映速率。 [提出问题] ①小丹同学在进行上述实验时,控制了镁带与酸反映的哪几个条件?(答出两条) ②上述反映中C1-、SO如果反映速度? [猜想假设] I.Cl-促进了镁与酸的反映,SO对反映无影响。 II.SO抑制了镁与酸的反映,C1-对反映无影响。 III. 。 请回答问题①,完成猜想3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小丹设计了如下实验:
试剂B是 (化学式)固体。 [结论]结论A为 。 [反思]将试剂B改用HC1气体,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其原因是 。
|
|||||||||||||||||||
【10福建宁德17】.(11分)一包黑色粉末可能由氧化铜和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学校科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设计方案】(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观察现象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中①②相关内容: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它们的性质,探究小组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①能证明CuO与C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答一点即可)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最能说明试管中物质已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
【桂林201030.】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
|
|
(10天津市26).今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我们在抗旱救灾的同时,更应倡导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你认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下列选项中能确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水的蒸馏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2)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从中可以看出我市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下列做法符合节约用水的是_____。
A.使用节水龙头 B.用淘米水洗碗 C.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D.使用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淋、排水的用水量为165L/次的家用洗衣机 (3)实验室中有一杯含有MgCl2和CaCl2的硬水,下表是某兴趣小组设计软化硬水的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下表。 可供选用的药品有:Ca(OH)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肥皂水
|
||||||||||||||||
(10龙岩市17).已知,钠在较高温度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该反应后含碳产物是什么?不同的同学提出如下五种猜想:甲认为是C,乙认为是CO,丙认为是Na2CO3,丁认为是CO和Na2CO3,戊认为是NaHCO3。为确定该反应的含碳产物,五位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已知:CO能与PdCl2生产黑色的Pd,可利用该反应检测CO是否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实验就可知道戊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该猜想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使制气过程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特点,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选填右图中的“I”、“II”或“III”)。
(4)实验时应先往装钠的玻璃直管通CO2一段时间,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开始后,观察到PdCl2溶液的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玻璃直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于水。取所得溶液并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浑浊现象。据此可知: ①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答:___________。 ②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连云港27)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走进化学实验室。邀请你参与以下活动。(已知①2Na2CO3+ H2SO4==NaHCO3+Na2SO4 NaHCO3 溶液呈碱性②CaSO4微溶,但在稀溶液中看作可溶,其水溶液呈中性)
(1)甲、乙两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丙、丁两同学想再现课本上将“澄清的石灰水滴入Na2CO3溶液”的现象,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并各自进行操作。 【问题讨论】教师首先肯定了这四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请你填空: 甲、乙同学将较多量的稀硫酸加入锥形瓶后,他们是依据溶液的颜色由 色变为 色的现象来判断两者确实发生反应的。丙、丁同学的实验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 【意外发现】甲同学和丙同学在洗刷仪器前,将A、B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发现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废液缸中形成无色溶液,这一现象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于是,他们又以“无色溶液中含有那些溶质”为课题进行研究。 【提出猜想】经讨论呈现出如下猜想: ①溶质为:Na2SO4 CaSO4 ②溶质为:Na2SO4 CaSO4 H2SO4 ③溶质为:Na2SO4 CaSO4 NaOH 请你判断: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 (填数字代号)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针对认为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将下表补充完整。
【意外发现2】乙同学和丁同学在洗刷仪器前,将A、B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倒入另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发现沉淀不溶,没有气泡,上层清液呈红色。此时,上层清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许多组。如①Na2SO4 NaOH ②Na2SO4 Ca(OH)2③Na2SO4 NaOH Na2CO3 ④Na2SO4 ⑤Na2SO4 Na2CO3 (未列全。请用化学式将④⑤补充完整) (2)教师点拨: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 【拓展探究】小组同学用其他装置继续进行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硫酸(适量)与NaOH稀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至蓝色 沉淀生成,则(填“能”或“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②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硫酸(少量)与V1mLNaOH稀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CuSO4溶液至蓝色沉淀不再产生时,消耗了V2mLCuSO4溶液,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及结论)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
||||||
(10成都18)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I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时本实验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是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CuO的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CuO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由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实验的另一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① 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不能把石灰水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的充分证据。因为试管中还可能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关于影响该实验的因素,你认为还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
|||||||||||||||||||||||||
(10成都某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CO2与空气密度大小比较的实验。
装置:如右图,玻璃管内装有一根铜丝,铜丝上等距离系有11个棉球,两端与干燥管相连。 实验:玻璃管上段和下段的各5个棉球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干燥管内塞入用稀NaOH润湿的棉球。0号棉球内预先包有少量K2CO3粉末,用注射器通过管壁小孔向0号棉球缓慢注入0.5mL的稀H2SO4。 (1) 玻璃管内选用铜丝固定棉球,从金属活动性考虑,是由于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注入0号棉球内的稀H2SO4能否用浓HCl代替?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段1号棉球变色。从微观角度看,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在0号棉球内包少量MnO2粉末,用注射器向棉球内注入少量5﹪H2O2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试剂不变,该装置是否适合比较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__________(填“是”或“否”) (5) 与教材实验(如图1、图2)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