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2018洛阳模拟)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学,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为牛顿力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牛顿力学强调科学理性,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启蒙运动批判宗教神学,解放思想,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最相符合的是

A.思想解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B.科学革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核心力量

C.思想解放与科学革命相互促进

D.思想解放是科学革命出现的必要前提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2018信阳模拟)“这一时期的最大贡献,还是它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A.莎士比亚 B.伏尔泰 C.达尔文 D.玻利瓦尔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2018西宁)随着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巨人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以思想文化武器向神学黑暗发起了挑战。其中的代表是

A.体现英雄主义的《荷马史诗》 B.体现人文主义的《神曲》

C.体现科学精神的《物种起源》 D.体现现实主义的《复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2018郑州模拟)如图是16世纪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他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以下与该图体现理念相符的是

A.人文主义 B.神权至上 C.民主科学 D.皇权神圣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2018盐城)“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最早产生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2019原创)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民为了缴纳赋税,自己从事手工生产,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形成统一的雇佣关系,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上述材料说明了

A.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农业,从事手工生产

B.农村出现了大批集中的手工工场

C.商人发展的雇佣关系,未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D.手工工场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生产组织的资本主义化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2019原创)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租地农民在竞争中往往被资本主义大农场所排挤

B.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一起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雇佣工人

C.租地农场主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D.租地农场主的经济力量比较单薄

 

2018年9月,下图中的纪念碑将在伦敦落成,以纪念十几万中国劳工,他们在100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

A. 英国内战

B. 拉丁美洲独立战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8苏州)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国情不同,工业化的路径也不同。美国和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就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工业化道路带有明显的美国特色。其经验主要有:以农促工。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由于耕地面积巨大而劳动力缺乏,1920年后拖拉机逐渐取代畜力,其农业开始走向机械化。……农业的较快发展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有益于其顺利进行;大力吸纳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

——晨松《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经验。

(2)据材料二,围绕建设重工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布哈林和斯大林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3)与美国不同,苏联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据材料二,这一策略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实行的?苏联采用什么经济体制保障了这一策略的实施?

 

(2018海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以上材料整理自高中历史选修

材料三  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材料四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24/46130) 首页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