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1)班同学正在学习“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的相关内容。他们研讨的主题是( ) A. 亚非拉的奋起 B.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动荡的中东地区 D.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
|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近20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A. 日本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
|
51年前,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 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 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 对抗华约组织 D. 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
|
下列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概括最恰当的是 A. 欧洲一体化 B. 冷战政策 C.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技的运用(坦克、潜艇和飞机)和军队的数量一样,都在急速增长,战争结果表明,能够在先进装备上花费更多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这段话强调了 A. 军队数量决定战争成败 B. 科技影响战争结果 C. 团结是战争决胜的关键 D. 战争阻碍社会发展
|
|
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诺曼底登陆”“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内容后,王刚同学有些新的认识。其之一就是 A. 大规模登陆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B. 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C. 德日法西斯投降后世界永无战争威胁 D. 妥协退让会增长国际邪恶势力的气焰
|
|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反映了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的情景。对诺曼底登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开辟了欧洲第一战场 B. 法西斯德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 导致了意大利的率先投降
|
|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以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物资上互相支持,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中的“联合国家”指的是 A. 国际联盟 B. 欧洲联盟 C.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 联合国
|
|
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日军进犯卢沟桥 B. 德军入侵波兰 C. 日军偷袭珍珠港 D. 德军入侵苏联
|
|
这个协定签订后,自德国返回伦敦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但是,不到两年,英国就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这个协定”是 A. 《九国公约》 B. 《慕尼黑协定》 C. 《双十协定》 D. 《巴黎协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