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说:“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施住,对准他的胸腔插上一刀。” (1)材料一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什么?该行动的战略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2)材料二中的“三个胜仗”指的是什么?毛泽东说的“值得”又指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此战役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
|
|
数字与图片能够反映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记载) 材料一 (1)图一内容是对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评述?图二中的数字与哪历史事件有关? (文字展现历史) 材料二 从1921年7月到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57人增加到人。而1927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党员只有一万多人。艰难的革命历程使共产党人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摘編自《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图片再现历史)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了什么事件?图二中“三大主力会师”有何标志性意义? (4)从图-到图二的过程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事件是什么? (历史警钟长鸣) 材料四 日本右翼书籍 (4)如图所示书籍对南京大屠杀等史实予以否认,就日本右翼的所作所为,谈谈你的看法。
|
|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1)材料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
|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 郭沫若—创作《骆驼祥子》 B. 张骞——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C. 赵丹一一出演《马路天使》电影 D.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
|
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是 A.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B. 京师大学堂创办 C. 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D. 《定国是诏》颁布
|
|
如果你是一位19世纪末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农业 D. 军事工业
|
|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 张学良 B. 佟麟阁 C. 李宗仁 D. 傅作义
|
|
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改革 B. 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C.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
|
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的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概括了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动撤退而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典型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A. 北京 B. 延安 C. 沈阳 D. 南京
|
|
1945年8月,柳亚子赋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称颂的是 A. 谭嗣同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张学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