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四: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五: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

(3)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

(5)根据材料五所述,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是“腾飞的巨龙”,今天的德国是“松绑的巨人”,今天的法国正重拾“光荣与梦想”,而俄罗斯也期盼“重振大国雄风”。一学者据此作专题讲座,他的主题应该是(  )

A.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 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

C.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 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明显的不同点是(  )

A. 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B. 社会的需要

C.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D.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 斯大林执政时期    B.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C. 戈尔巴乔执政时期    D. 普京执政时期

 

193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失望而归。他说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虽然光鲜亮丽,但不能吃了。这句话揭示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危机

B. 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

C. 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

 

卜老师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卜老师观点的是

A. 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B.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D. 全球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欧洲的事由欧洲人自己来”、“用一个声音说话”,使“美国打个喷嚏,欧洲就得感冒”的现象大为改观。能直接反映欧洲这个历史性变化的是(  )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 欧洲共同体成立

C.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 美苏争霸结束

 

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这个言论体现出来的美国的外交政策是(  )

A. 门户开放政策    B. 绥靖政策

C. 冷战政策    D. 中立政策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用来计算炮弹弹道。以上史实表明

A. 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B. 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

C. 只有德国和美国将科技运用到战争中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指的是(  )

A.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的反对纳粹暴行的联盟

C.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家宣战

D. 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4377/46130) 首页 上一页 14372 14373 14374 14375 14376 14377 14378 14379 14380 14381 1438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