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

A. 公元前6世纪

B. 公元6世纪

C. 公元前3世纪

D. 公元3世纪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 公元前5世纪初

B. 公元前5世纪末

C. 公元前6世纪初

D. 公元前6世纪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                           

——杨天石

(1)指出“这次革命”的名称及其指导思想。简述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2)材料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与之前相比有怎样的发展?以此思想为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

材料三: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写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及东征烈士墓等。

(3)材料中所述学校的名称是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为完成革命任务,国民党采取了什么行动(举一例)?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铭记历史,拒绝战争,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大集团纷纷扩军备战,给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蒙上了战争的阴云,战争的气息随着争夺的升级而越来越浓。”

(1)材料一中的“两大集团”指什么?哪一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2)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事件?密电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材料三: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他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队撤出宛平?”

(3)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日军侵华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后,中国的抗战进入了哪一新的阶段?

材料四: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4)材料四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简要说明中国的抗战与二战的关系?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 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 1942年,中、苏、英、美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 南昌起义的发动    B. 红色政权的建立

C. 抗日战争的爆发    D. 红军长征的胜利

 

提取关键词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之一。下列与“民族统一战线、9月3 日、收回台湾”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北伐胜利进军

C. 抗日战争胜利    D. 解放战争胜利

 

阅读下表,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表中变化的外部原因是(     )

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C.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 中国民族工业事实力雄厚

 

20世纪上海闸北一家虫鸟店曾经贴过这样一幅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此幅对联与下面哪句口号无关?(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 取消“二十一条”    D.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

A. 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 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6244/46130) 首页 上一页 16239 16240 16241 16242 16243 16244 16245 16246 16247 16248 1624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