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一批爱国的青年学生分别掀起了一场空前的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这两次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②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③无产阶级都是两次运动的主力军

④两次运动都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题中的“一团糟”和“独特实验”分别是指

A. 经济大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经济大危机苏联的五年计划

C. 二战后经济衰退赫鲁晓夫的改革

D. 二战后经济衰退美苏对峙

 

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②B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

①已扩展到上海

②爆发的导火线

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④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罗斯福新政采取了调节与控制工业生产、整顿银行、补贴农业等一系列措施来摆脱经济危机。这些措施的突出特点是(    )

A. 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 国家干预经济运行

C. 调整资本主义制度    D. 遏制法西斯势力

 

李兴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他们生活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④

 

“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日德兰海战    D. 马恩河战役

 

鲁迅先生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说:“……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此处“丰碑”的最重要贡献是(  )

A.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结束君主专制并建立共和国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带来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鲁迅先生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说:“……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与文中提到纪念孙中山的“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成立了同盟会

B. 领导辛亥革命

C. 组织讨袁运动

D. 筹建黄埔军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王朝更迭示意图(部分)

西周

东周

西汉

春秋

 

 

 

材料二:习近平曾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

材料三: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四:学者金克木在《风流汉武两千年》中认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请回答:

(1)图中的①、②处应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从春秋到②反映了我国社会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习近平借鉴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请列举正反史实各一例,印证“行仁政而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的重要性。

(3)材料三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和“致命的打击”分别指什么事件?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6242/46130) 首页 上一页 16237 16238 16239 16240 16241 16242 16243 16244 16245 16246 1624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