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 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 C. 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 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
|
|
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 制作磨制石器 C. 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 D. 使用耒耜耕地
|
|
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
|
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的企图。”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宣读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谁?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什么? (2)这篇咨文的实质是什么? (3)这项政策的出台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2)图(c)中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写照。从改革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材料二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面临怎样的形势?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材料三中的“某大国解体”有什么关系?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政府经常都要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史实回顾国家比较) 材料一: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有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吗《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一苏联改革指什么?最终结局如何? (史料总结学者评论) 材料二: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2)“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与什么事件有关系? (3)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是什么?世界上类似的经济体制转型还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是什么? (深入探究历史感悟)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
|
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历中结束的标志是( ) A. 埃及独立 B. 纳米比亚独立 C. 南非独立 D. 利比亚独立
|
|
“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那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这是位于美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言,这个国家( ) A. 古巴 B. 埃及 C. 巴拿马 D. 印度
|
|
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 A. 非洲出现了第一个独立国家 B. 有一大批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C. 是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开端 D. 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
|
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 埃及收回苏伊土运河主权 B. 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 纳米比亚独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