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迷人的西域风情,聆听沙的呼吸,触摸历史的脉搏——追寻丝路”这是某旅行社刊登的广告。现有顾客上门咨询,请你当一名历史导游,依据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莫高窟壁画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上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地图博物馆 (2)他从__①__(城市名)出发,穿过(河西走廊),最终到达(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这在古代称为__②__,最远可到达__③__。 (材料三) 史书地方志 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七上历史教材 (3)材料三认为“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什么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结合材料二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有何作用?
|
|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贡献? (2)根据图例指出: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重要的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创新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家思想的地位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三国鼎立形势图 (4)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及建立者。
|
|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18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发展举世瞩目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商君”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
|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 《缀术》 B. 《水经注》 C. 《黄帝内经》 D. 《齐民要术》
|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 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比较丰富 ③ 北方战乱带来了人口南迁 ④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稳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
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春秋》 D. 《汉书》
|
|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A. 甲骨文 B. 印刷术 C. 圆周率 D. 造纸术
|
|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光武中兴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文景之治
|
|
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向汉武帝提出上述建议的人是 A. 董仲舒 B. 主父偃 C. 卫青 D. 霍去病
|
|
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 金文 B. 甲骨文 C. 楷书 D. 小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