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21日,在温得和克体育场,一面由白窄条间隔的蓝、红、绿三色和一轮金色的太阳图案组成的纳米比亚共和国国旗冉冉升起。当共和国的旗帜飘扬在体育场上空时,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指的是( ) A.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B.古巴独立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非洲年”
|
|
“1989年,一些东欧国家风波骤起、政坛剧变,苏共和苏联社会内部的激进派受到了强烈的启发,转向西方、抛弃社会主义的思潮在苏联社会达到高潮。”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A.东欧剧变的冲击 B.苏共内部的分裂 C.社会改革的失败 D.两极格局的终结
|
|
(2018原创)从1985年3月~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这些计划大都欠缺科学规划,没有经过严整的论证、调研和评估,甚至前后内容相互否定。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A.缺乏人民的支持 B.政策盲目,随性而为 C.政策不全面 D.执行力不够坚定
|
|
下列折线图反映了某国经济指标。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中国
|
|
“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觉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由此可知,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主要是为了 A.共同对抗美苏 B.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C.维护世界和平 D.恢复欧洲的霸权地位
|
|
下图漫画,左边人物为肯尼迪,下边人物为赫鲁晓夫。该漫画表明“冷战”局面长期存在的原因是美苏双方: A. 力图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B. 根本利益基本趋向一致 C. 敌对意识逐渐走向淡化 D. 企图共同主宰世界秩序
|
|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B. 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 C. 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 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
|
|
“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对苏联进行导弹威吓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
|
赵菊玲在《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中说:“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冷战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局势 B.苏联的扩张主义引起了冷战 C.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使其他国家失去了大量领土 D.美国在冷战期间处于孤立主义状态
|
|
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A. 防止革命 B. 控制西欧 C. 遏制苏联 D. 称霸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