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庆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正式成立( ) A. 太平天国 B. 南京国民政府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 中华帝国
|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文中“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是指( )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建立了中华民国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材料中从帝王专制史到民主政治史的历史转变中,开端的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辛亥革命
|
|
《武汉赋》描述了一桩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壮哉!武昌起义,一枪打翻君主专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桩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公车上书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
|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
|
1906年至1910年间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不包括( ) A. 萍浏醴起义 B. 金田起义 C. 安庆起义 D. 广西起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1)材料一中的《南京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此次所受毁损”之地是哪里?这个地方还曾在哪次战争中被洗劫?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1860年),清朝官吏都不懂外语,跟洋人打交道很困难。于是,恭亲王建议在总理衙门领导下,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以任翻译。1862年,清政府批准开办京师同文馆,从入旗子弟中选出10人,专学英文,以后又陆续开设法文、德文和日文馆。1866年,恭亲王又提议在同文馆中增设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 材料二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一开始就是改革维新、兴学图强的产物。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特别提出维新变法须从废科举、兴学校开始。1898年6月,光绪皇帝下“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 (1)材料一中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的产物?根据材料一,归纳京师同文馆开设课程所涉及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师大学堂成立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了兴办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方面还有什么革新措施。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官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个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在对待西学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异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次运动?两次运动最大区别是什么?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德国的增裕面粉厂、英国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如下: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1)材料一内容反映出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内容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内容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