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曾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 灭金

B. 定都大都

C. 统一蒙古

D. 建立元朝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D. 南方的手工业超过北方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被当时的帝王誉为“镜子”,这位帝王是

A. 汉武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项水利工程,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长城

C. 灵渠

D. 大运河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请你以“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主题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什么历史作用?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方。

材料四:乾隆帝70寿辰的时候,六世班禅亲率随从,不远万里,来到承德避暑山庄,参加庆典。乾隆帝非常高兴,特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须弥福寿之庙,供他居住。须弥福寿之庙由两个部分组成,庙的前部为汉式寺院的传统布局,后部为藏武的平顶大红台。

(3)材料三中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地区?清政府是怎样处理该事件的?并指出清朝为加强对西南和东南、西北边疆的管理所设置的机构(官职)。据材料三、四能体现清朝的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五:2014年3月1日晚21时许,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一伙暴徒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见人就砍,已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现已查明,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如何看待材料五这种行为?

(5)“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一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这一时期哪一地区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材料二中记载的丞相设立始于哪个皇帝?该材料反映了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相权和皇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如图

(4)材料三中的图片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偏房,这一偏房指哪一机构?该机构的设立在以后清朝政治生活中有何影响?

 

中国古代重视海外交往和贸易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盛世的魅力)

材料一:如图

(1)海外交往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写出图中字母A和B对应的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经济的繁荣)

材料二: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的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政府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和“超过了前代”的因素?

(3)有一幅画它形象地展现了北宋东京的城市生活,上海世博会把它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是张择端的哪一幅不朽的作品?

(和平的使者)

材料三:1405年,郑和率领27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到145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材料四: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

—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4)据所学内容和材料三、四指出郑和下西洋属于哪一种文明交流的方式?郑和船队受到热情款待的原因是什么?

(落日的余辉)

材料五:一个人口几乎占世界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异常殊死的决斗中被打败。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5)材料中的“天朝”是哪个朝代?天朝对外采取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

(6)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由此带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时我们的祖先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抱有极坚强的把握,决不轻易动摇他们的自信力;同时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恢廓的胸襟与精严的抉择,决不轻易地崇拜或者轻易的唾弃。”

—鲁迅

(1)请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你认为隋唐文化能说明鲁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2)材料中“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据所学说一下宋代的哪些史实更能够印证材料中的内容。

材料三:这些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万事万物的原有状态,其波及范围不限于某一局部地区,而是整个世界;其影响所及不是一时一世,而是持续千百年之久。

(3)请列举宋元时期我国的哪些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并就其中一项说明它是如何“改变了世界”。

材料四:“小桥流水人家,山水田园风光,渔船港口更是农家本色,中国地大物博,能工巧匠数不胜数,建造出了世界都为之称赞的古建筑,被称为难以逾越艺术。”

—《西洋镜一个德国建筑师眼中的中国1906﹣1909》

(4)材料中如此高的评价,可见中国建筑在世界的地位。列举我国古代工程领域两项“世界的奇观”。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8749/46130) 首页 上一页 18744 18745 18746 18747 18748 18749 18750 18751 18752 18753 1875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