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 )的占城稻,北宋时期已经引入我国,以其穗长,抗旱,早熟的优点首先在我国南方得以推广。 A. 大秦 B. 越南 C. 日本 D. 朝鲜
|
|
根据所学历史年代推断,与北宋政权同时并存过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应该包括( ) A. 蒙古汗国 B. 西夏 C. 金 D. 辽
|
|
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根本目的是( ) A. 抑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B. 轻视武备 C. 节约军队财政支出 D.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
|
史料中介绍:“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手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这一农业生产工具是( ) A. 水车 B. 翻车 C. 筒车 D. 耧车
|
|
隋朝和唐朝的都城都定为( ) A. 长安 B. 洛阳 C. 建康 D. 镐京
|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和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传统。回答下列问题: (l)明朝时期,中国沿海倭患严重,戚继光率军英勇抗倭。例举著名战役并简要评价戚继光。 (2)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什么省? (3)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1)政治制度创新:隋朝开创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被称为什么? (2)生产工具创新: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你知道它的名字吗?举一例即可。 (3)科学文化创新:我国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举一例这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中又为东南根基。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一一陆游《胃南文集》 材料三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一一摘编自《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生产领域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经济重心变化的原因?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可以从这些原因中得到什么启示?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充满了文化宽容精神,……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热烈欢迎。唐文化特别是盛唐文化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当时奉行立足于我、夷为我用的文化开放政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唐文化提供了融合的广度与深度。 一一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一一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列举唐朝吸收外来文化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什么对外政策?据材料概括指出该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 (3)综上,你得出什么启示?
|
|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郑和船队出发地点:刘家港 B.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地区:红海沿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