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2)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纸币的名称。 (3) 材料二呈现的内容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 (4)请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钢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请你概括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称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
|
|
明末清初,郑和率军队驱逐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 ( )
|
|
唐朝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的各项行政事务,因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
|
|
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这一制度初创于隋朝 ②进士科主要考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巩固统治 ④科举考试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一般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 三国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
|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行政区开始于 ( ) A. 元朝 B. 唐朝 C. 隋朝 D. 清朝
|
|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 控制军队 B. 强化皇权 C. 钳制思想 D. 改革科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