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商君”改革的三项措施。该事件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朝代更替表 (4)材料三中完成“从平城到洛阳” 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属于哪一民族?材料认为,“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历史进步的因素。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部分朝代(时期)疆域图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两汉时期,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赋税徭役制度、统一的军事制度、统一的法律制度、统一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统一的选官任官制度、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A、B、C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写出D王朝建立者的姓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推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在当时有何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两汉分别指什么朝代?汉武帝时,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以控制国家经济(举一例)?在“行政体制”上建立了什么制度监视州部?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
|
回答下列问题,完成某兴趣小组主题为”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的探究性学习。
|
|||||||||||||||||
构筑历史知识的“时序性”有利于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让我们沿着下列时间轴,共同回顾历史的发展过程,总结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黄帝”、“炎帝”是位于我国哪一大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什么? (2)请根据中国古代史的朝代更替完成时间轴空白A处的填写。根据材料二指出“周公”主要分封的对象是哪一群体?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对A 国家发展产生的积极性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材料三认为春秋战国的纷争有何积极意义? (4)材料四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加强了国家统一?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实施在世界政经版图间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 《汉书》 材料二 材料三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先后几次出使西域?其“始开”的任务是什么? (2)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西汉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总管西域地区事务?从此,哪一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明帝又派谁经营西域30多年? (3)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4)材料三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汉朝时哪一宗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你知道我们今天所吃的水果中,有哪些是通过这条线路传入的?(任举2例)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
|
|
阅读下列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活动。 (2)上述示意图体现的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109年(1840-1949)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 《复兴之路》 材料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正确分析当时形势后作出的英明决策。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攻打长沙失利后,向井冈山进军。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而物产丰饶,便于筹款筹梁。因此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既有利于红军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推动全国革命走向高潮。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开天辟地迎来了曙光、生死攸关历史转折、在贫瘠的黄土高原达到了思想制高点,给与中国革命以灯塔指引,最后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所述,天安门见证了哪些大事?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么样理解“天安门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句话的含义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天辟地、生死攸关,分别指那些历史事件?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1)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1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汁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老前辈的革命足迹。他们应选择的正确路线是 A. 瑞金﹣﹣赤水河一一遵义﹣﹣泸定桥﹣﹣会宁 B. 瑞金﹣﹣遵义﹣﹣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C. 遵义﹣﹣会宁﹣﹣甘孜﹣﹣泸定桥﹣﹣瑞金 D. 赤水河﹣﹣瑞金﹣﹣遵义﹣﹣甘孜﹣﹣延安
|
|
2012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7周年纪念日。他生前常说:“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 创建了同盟会 B. 确立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C. 建立了黄埔军校 D. 创立了中华民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