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 大事记(如下)
(1)据材料一,说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2)据材料二,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
|||||||||||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
|
|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人民公社化运动。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 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A. 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B.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C.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
|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
|
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
|
下图反映了1978年来我国农民人均家庭收入不断增长变化的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第一个五年计划
|
|
山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内容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一首山歌唱道:“社里高粱长得高,长到天上织女家,织女伸头出窗望,碰得一头高粱花。”这首山歌最有可能创作于 A.抗美援朝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