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一国两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直辖市

 

活动课上,小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下图)。

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中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   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C.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新中国成立

C.抗日战争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与这段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

A.北伐战争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战争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国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一一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一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的什么政策?

(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北宋与一少数民族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著名的盟约叫什么。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概括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34612/46130) 首页 上一页 34607 34608 34609 34610 34611 34612 34613 34614 34615 34616 3461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