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对此冲突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B.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标志着民主革命拉开了序幕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失败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顽固势力的反扑    D. 民众的盲目排外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A. 放弃天朝观念

B. 学习西方技术

C. 拥护民主共和

D. 反抗列强侵略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战争 ( )

A.使主要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清政府开始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曾评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她的评述旨在说明该事件( )

A.有助于清廷镇压太平天国 B.客观上维护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增强了清朝反抗外来侵略的实力

 

“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以弱敌强,逐渐仿行,以贫交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基于此认识,洋务派( )

A.开办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煤矿

C.创设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D.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符合下表内容的主题是(  )

A.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探索 B.清朝官员的英勇抗争

C.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D.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4/4613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