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是通过_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它从图所示位置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同步卫星静止不动,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
|
|
如图所示,铅球从出手到将要落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铅球由a→b时,动能逐渐增大 B.铅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 C.铅球由b→c时,机械能逐渐减小 D.铅球在c点时动能最大
|
|
小明暑期到黄山旅游,回来时带了一些黄山的石头。他在家里想测量一块石头的密度,因为家里实验条件有限,因此他用能找到的实验器材做了下面的实验。请帮助他完成实验: (1)将一根轻质弹簧挂在墙上,并在墙上记下此时弹簧最下端的位置A,如图a所示;将这块石头挂在弹簧最下端,在弹簧稳定后在墙上记下此时弹簧最下端的位置B,如图b所示;用直尺测出AB的竖直高度为h1; (2)将一块质量为m的铁块挂在弹簧最下端,在弹簧稳定后在墙上记下此时弹簧最下端的位置C,如图c所示;用直尺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求出石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3)小明从厨房找来一个底面积为S的柱形容器,并倒入适量的水后标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在D点, 如图d; 然后将石头放入到此柱形容器中,并标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在E点, 如图e。用直尺测出DE的竖直高度l1,即可求出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则石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拓展)若铁块的质量未知,则应怎么做才能测出石头的密度(已知铁块的密度ρ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石头的密度ρ石=__________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
|
小杰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ρ。 (1)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 N,G2=0.40 N.G3和G4的读数如图(b)所示,G3=1.1 N,G4=________N;实验中,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m3; (2)小石块的重力是________N; (3)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kg/m3; (4)若将小石块换成一个小盐块,其他步骤不变,不考虑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则他测得的盐块的密度ρ盐′与它的真实密度ρ盐相比,ρ盐′________ρ盐(选填“>”、“=”或“<”)。
|
|
小明在物理实验课上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天平的横梁平衡了,说明调节平衡螺母之前指针静止时偏向分度盘中线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2)把小石块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3)在量筒中装入40 cm3的水,用细线系好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g/cm3。 (4)小明回家后看到爸爸的柜中收藏了好多漂亮的石头,他选出一块石头,利用一个圆柱形透明玻璃杯、一把刻度尺、一个薄塑料袋,测出了石头的密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请把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深为h1; ②将石头放入塑料袋中,用嘴向袋内吹气后封口,将袋放入杯中漂浮(袋及袋内气体质量忽略不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深为h2(如图丙),此步骤是为了测量石块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 ③从杯中取出塑料袋,取出袋中石头直接浸没在杯内水中,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的水深为h3(如图丁); ④该石头的密度表达式ρ石=________(用字母表示,ρ水已知)。 ⑤若考虑到石头吸水,则通过本实验测出的石头密度将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
|
兴邢科技小组的同学准备用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200 cm2的烧杯、水、吸盘、滑轮、细线等来测量木块的密度.(木块不吸水,ρ水=1.0 g/cm3,g取10 N/kg)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在________的位置,若不在此位置,应先进行调整,然后再使用。 (2)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________N。 (3)将滑轮固定在吸盘的挂钩上,吸盘紧紧压在烧杯底部.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全部拉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4 N。 (4)如果不计摩擦和绳重,图乙所示的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该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拓展)(1)木块全部浸没时与未浸入前相比,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________Pa. (2)如果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将该木块全部拉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8 N,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
|
五一假期时,小明同学从一废弃的矿坑里捡回了一块坚硬的矿石,他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这块矿石的密度.测量过程中,他选用的器材有: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量筒、烧杯、杠杆、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N)、细线、水. (1)小明同学首先进行估测,他感觉矿石比一瓶500ml的矿泉水还沉,于是他没有直接用天平来测矿石的质量.你认为他不用天平的理由是 ________. (2)小明借助杠杆来测量矿石质量,他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 (3)小明同学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按照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读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则该矿石的质量m=_______kg.(g=10N/kg) (4)接着他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矿石的体积,他的做法是: A.将矿石放入烧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让矿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取出矿石;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至达到标记位置为止. B.在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时,他先加了100mL水,接着又取了50mL水,继续往烧杯中加,水面达到标记位置后,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V=______ cm3,矿石的密度ρ=_______kg/m3.
|
|
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测量一个水晶球的密度,已知测力计量程0~5N,烧杯的重力为1.5N,底面积为,请将下面实验步骤中的数据补充完整。(,g取10N/kg)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水晶球在空气中的重力 (2)将该水晶球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算出该水晶球的体积 (4)根据密度公式算出该水晶球的密度 (5)如丙图所示,实验中,水晶球从弹簧测力计上脱落沉入水中,水对烧杯的压强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水面深度为20cm,则此时烧杯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 Pa;水晶球受到的支持力为___________ N。 (拓展) 水晶球沉入水中,小明想知道水晶球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F,他进行了相关测量,烧杯中水面到烧杯底的深度为H,水晶球的半径为R,则
|
|
小明和小红在户外捡到一块小石块,他们想知道小石块的密度是多少,小明用天平(含砝码)、烧杯、水进行测量.测量过程如下: (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2)测小石块的体积过程如图乙: A.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 g; B. 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的位置做标记; C. 取出小石块,往烧杯中加水,直到____________,测得此时的质量为152 g。 (3)计算小石块密度为________kg/m3。 (4)按照上述方法,由于取出小石块时带出一部分水,会使小石块的密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拓展)小红用刻度尺、细线、一个厚底薄壁圆柱形的杯子(杯壁厚度不计)和一桶水来测小石块的密度.步骤如下,请把她的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1)将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入桶内的水中,使杯子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杯子外侧浸没深度为h1、杯内水深为h2; (2)把小石块投入杯内水中(小石块浸没),杯子继续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丁所示,此时测得________________和杯内水深为h4; (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小石块密度表达式是________。
|
|
小华利用浮力知识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A. 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 B. 将橡皮泥捏成碗状,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漂浮,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C. 测出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m1,如图。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另一相同的空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E. 测出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m2。 将上面D的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由图可知m1=________g。 (2)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用m0、m1、m2等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操作B、D中橡皮泥所受浮力分别为FB、FD,则FB、FD的大小关系是:FB________FD,请写出你的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