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些数据,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的体重约是100N B.中学生的身高约是1.65m C.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0kg D.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
|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 A.牛顿(N) B.米/秒(m/s) C.焦耳(J) D.帕斯卡(Pa) |
|
“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
|
“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
|
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图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象. (3)分析右图所示图象,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l成 ______关系. (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______.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______. |
|||||||||||||||||||||||||||||||||||||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①______;②______.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______和______.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______. |
|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那么20匝铜丝的长度为 ,铜丝的直径为 μ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 (2)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
|
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质量的情景,请你指出图中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
|
(1)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 (2)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3)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