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1)补出下列古诗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①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在王维的《竹里馆》和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任选一首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 B. 但当涉猎(但:然而,却) C.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D. 鲁肃过寻阳(过:经过)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 大惊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卿今当涂掌事/卿今者才略 D. 蒙乃始就学/ 家祭无忘告乃翁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 自以为|大有所益 D.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4.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步编年体通史。 B.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干的重要作用。 C. 本文详写“劝学”“就学”,而略写“议论”。 D. 作者正面描写“劝学”经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吕蒙才略的长进。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B. 没有谁不能不被消防英雄们的事迹感动。 C. 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 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 B. 二战中法西斯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是豪壮的选择。 D.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 彷徨 B. 感情震荡 燕然勒功 零乱不堪 咳嗽 C. 一拍即合 当之无愧 慷概淋漓 哺育 D. 和爱可亲 死而后己 无瑕顾及 滑稽
|
|
下列加点字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殷红(yān) 校补(jiào) 哺育(pǔ) 鲜为人知(xiān) B. 污秽(suì) 钥匙 (shī) 硕果(shuó) 鞠躬尽瘁(jǖ) C. 可汗(hàn) 惩罚(chéng) 哽住(gěng) 锲而不舍(qì) D. 气氛(fēn) 相称(chèn) 亘古(gèn) 深恶痛疾(wù)
|
|
作文。 提示: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花儿是泥土的微笑。”在大千世界中,每一个生命,每一种体悟,每一段时光,甚或每一次破茧而出痛并快乐的经历,都值得我们以微笑迎接,以微笑倾听,以微笑包容,以微笑纪念,以微笑珍藏……印度诗 题目:以微笑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真情实感。②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剧本外,题材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和校名。
|
|
阅读安宁的《这样的父亲》,完成下列小题。 ①秋末冬初,寒意渐浓。办公室的门忽然无声地开了一条缝,却不见人。正诧异间,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伸了进来。 ②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过了两三秒钟,才看见蛇皮袋后面有一个和袋子一样脏的中年男人,两眼通红,一脸倦容,头发零乱。头上还黏着草屑,穿着一件皱巴巴褪了色的衣服,右手的袖子卷过手肘,左肩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包裹。他迟疑地从门缝中挤进来,似乎感到了大家目光中的厌恶,于是停住脚步,小心翼翼地问:“张老师……在吗?” ③“哪个张老师?” ④“就是我儿子的班主任呀。” ⑤“你儿子是哪个班级的?” ⑥他说了一个班级,并报出了他儿子的名字,同事中有几个人便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都是那个学生的任课老师,都惊讶于那样出色的孩子的父亲竟是这个样子! ⑦有人告诉这位父亲,他儿子的班主任出去了,让他先进屋等一会儿。男人小心地走了进来,他把两个包放在地上,人也“扑通”一声坐下去,直接坐在了地上!大家都愣住了,纷纷叫他起来,让他坐到椅子上,他却着急地连连摇手。 ⑧大家不再坚持,转而询问他从哪里来,找儿子做什么。 ⑨听到热心的询问,他的声音完然哽咽了。他说,两年前,他妻子因受惊吓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家人稍一疏忽,她就离家走失了。两年来,四处求医问药,仍没有好转。前些日子,因忙农活疏于看护,妻子再次离家。他风餐露宿,不分日夜地已经寻找了近一个月。说到这里,男人长叹一声,窝在眼里的一汪泪终于滚落下来……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有人给他纸巾,他摇摇头,从衣袋里扯出一块皱巴巴的手帕,到门外去擦。 ⑩同事小余默默地起身,倒了杯水递给他。小宁把自己刚买的两张热馅饼放到男人的袋子上。其他人都从座位上站起采,不知谁带的头,有人把一些纸币放到他的包袱上。 (11)男人有些不知所措,涨红着脸,慌忙摆着手:“不……不是的,我不是这意思,我是来看看孩子的。”他拿起小宁给的馅饼说:“老师给的这个,我要。”随即把那些纸币抓起来放到就近的桌上,说:“这个我真不要,那成啥啦!” (12)张老师回来了,男人简略地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然后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纷纷夸他儿子,他听了,点着头,脸上的愁容散去不少。 (13)张老师出去叫他的儿子,男人不安起来,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只见他快步走到镜子前把自已从头到脚仔细地整理了一遍。做这些时,他似乎完全忘了身边的其他人。 (14)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男人侧耳听了听,忽然现出了紧张的神色,他飞快地把自己掉在地上的“家当”塞到桌下,再次扯了扯衣服,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零碎但叠得十分整齐的钞票,看得出,那是他给儿子准备好的生活费。 (15)门开了,张老师的身后走来一个个头高高、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一进门就冲男人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脆脆地喊了一声:“爸!” (16)这时候,我发现,一直卑微拘谨的男人挺直了身子…… (17)他和儿子说话的声音,和所有过着平静幸福生活的父亲没什么两样。儿子沐浴在父亲话语的春风中,脸上泛着红晕,微笑着,不断地点着头,神色中没有一点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生出的难堪和羞愧。如果说这之前这位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18)我的眼睛湿润了,惊叹于这种变化且深深为之感动。看着四周,同事们的脸上也写着同样的感动和敬重。我们惊叹这奇迹,更敬重这奇迹的创造者——父亲!我们也终于明白: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1.阅读文章,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2.文题为“这样的父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是个怎样的父亲。 3.赏析第(17)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有人说“有怎样的父亲,就应该有怎样的儿子。”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__________ (2)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 (3)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 (4)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 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 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
|
《水浒传》中他的性格粗中有细,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到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问“阿嫂信息”…… ①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_。 ②除上面资料所述内容外,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两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