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B.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C. 良好的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生气,二忌睡前饮食,三忌睡前过度兴奋。

D.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刘家义书记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指出:机遇难得、稍纵即逝。                          ,谁就能把握主动,争得先机;与机遇擦肩而过,就处处被动,受制于人。

A. 谁认识机遇早 谁顺应机遇快 谁把握机遇态度坚定行动果敢

B. 谁顺应机遇快 谁认识机遇早 谁把握机遇行动果敢态度坚定

C. 谁认识机遇早 谁顺应机遇快 谁把握机遇行动果敢态度坚定

D. 谁顺应机遇快 谁认识机遇早 谁把握机遇态度坚定行动果敢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风骚 琐屑 心无旁骛 前扑后继

B. 宽恕 嬉闹 根深蒂固 因地制宜

C. 睿智 拮据 味同嚼蜡 温声细雨

D. 震憾 赃物 不言而喻 眼花缭乱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qiè)     追(sù)    荒(miù)    为人知(xián)

B. (jiàng)   骨(hé)    意(qiè)    吹毛求(cī)

C. 使(chāi)    名(huì)   鞭(tà)     相形见(chù)

D. (chuò)    落(yǔn)   污(suì)    玲珑透(tī)

 

记叙文写作。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提醒,一次抬手相助,都传递着邻里的温情。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请你以“邻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又见南山   李汉荣

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 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 ,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 ,山的身影是 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 ,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 在做梦,每一个字都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 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 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 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 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 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 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 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 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 拥有了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 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儿子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 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 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我 就走了, 而邮箱还挂在那里。 说到底, 人也是一封信, 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 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 地址重叠着地址, 日期重叠着日 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

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 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这时候我看南山 ,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 像哲人凝眉沉思, 像先知欲言而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 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 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 是这样吗, 南山?

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 ,本文有删改)

1.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辗转城市多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⑥段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使我变成死信” 的原因。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1)下面诗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____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向“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2)诗中运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B.表示数量;C.表示情态;D.表示颜色。请摘抄这几节诗中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______

(4)这几节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

 

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延安圣地的地方色彩。请按下面的提示写出有关诗句。

(1)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

(2)延安人喜爱的衣着

(3)延安人居室的装饰

(4)延安人待客的食物

 

下面各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千声万声呼喊你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3)双手搂定宝塔山

(4)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填空(每格限填一字)。

(1)手__黄土我不放。

(2)双手__定宝塔山。

(3)毛主席__上了天安门!

(4)一头__在亲人怀……

(5)紧紧儿__在心窝上。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1084/24158) 首页 上一页 11079 11080 11081 11082 11083 11084 11085 11086 11087 11088 1108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