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爆竹好惊眠 彭秋平 ①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老祠堂里的鼓声擂得山响,十里八乡清晰可闻;井台边,时而传来杀猪宰鹅的声音;磨豆腐、蒸米饼、切糖片……忙碌的声音日夜在老屋里喧响。“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有按捺不住的伢子,将新年的头一颗爆竹甩上半空,人间的欢乐便送到九天云霄。 ②在名目繁多的乡村过年习俗中,爆竹历来扮演主角:三十祭祖、除夕封门、初二接女婿、初三唱大戏、十五迎龙灯……哪一样都离不开它高亢的开场。乡人放鞭炮除了渲染节日气氛,更主要是用来祈福:在爆竹身上,寄托着农家的期盼——爆竹的响亮或喑哑,是农人预测一年财气、运气、福气旺或衰的征兆。有联为证:“燃几声爆竹,把穷鬼轰开;烧数根蚊香,将财神引来。”许多乡村懵懂少年,后来变得成熟以至老成持重,爆竹是一个重要的推手。 ③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一的开门爆竹。 ④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此时,父亲的脸专注得像幅木刻。有一个除夕,烘着的鞭炮忽然燃着了,噼噼啪啪转眼一挂鞭炮化作一屋烟雾。因之,全家人默默无声地度过了一个年夜,接着便又担惊受怕地挨了一年光阴。 ⑤家穷,又想廉价买好货。有种俗称“鸡婆带鸡崽”的鞭炮——一个大的带一群小的,燃放时声音怪怪的,像在叫“隔里隔壁穷——隔里隔壁穷——”邻人不乐意了:“大过年的,怎么来咒穷我们?”以后就没敢再放这种鞭炮,可日子仍然过得喘不过气来。每到年终分红时,一家人谁也不愿到队部去瞅一眼。与我们同住一幢老屋的义道公、驼背伯,家景比我们稍好些,都向着我们。又到过年时,驼背伯说:“咱们三家的爆竹合放吧?”母亲是个明理人,怕沾人家的,迟疑了。义道公说:“三根稻秆搓成一根绳,结实哩;三户人家抱成一团,人多接得起大福大贵。”果然,这一年的炮仗震得山响。尽管这年的光景也没见得好到哪去,但驼背伯他们怜贫恤穷的举动,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 ⑥在我们这个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子,燃开门炮的时间也是有规矩的。尽管没有成文,但哪个敢贸然冲撞?有一个年夜,村头狗生家的大儿子肚子疼,家人在屋里急得团团转,眼瞅着人痛得死去活来,熬到三时,才敢点着鞭炮,抬上病人直奔公社医院,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晚半点钟人就没了。村里的老辈人都说:“祖宗菩萨坐得高——这不?没事!” ⑦开门炮响后,便是伢子们的天下,挨家挨户捡爆竹。有引线的最好;掉了引线没爆响的也有玩头:将爆竹拦腰折成“V”形,围成一圈,点上一个,“呼——”爆竹间相互“火拼”起来,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它们的声、光、色、味交织成一片迷幻天地,让清寒的童年得到了片刻的欢娱。也有的人家爆竹全炸成了纸屑,捡爆竹的伢子了无所获,但切记:不准信口说出“没有”这样犯忌的话来,否则主人定顾不得“孩童言语,百无禁忌”,从门里伸手赏你两个火辣辣的“火烧饼”,还夹一通臭骂。 ⑧年年岁岁就这样水一般流走了。如今,乡里人过年再也不必缩手缩脚了,开门爆竹大都是“万编”,电光炮串在一起像数不清的“朝天椒”,个个红、辣、响、快,让人听得酣畅淋漓。唐朝诗人张悦在《岳州守岁》中写道:“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这位宰相在睡梦中被惊醒,连声称赞妙,可见其在除夕之夜的兴奋和愉快,这也是当下新农民的切身感受吧? ⑨为保护环境,城里如今不提倡放爆竹了,这是好事,就让久远的爆竹声在记忆中轰响吧。 (选自《江西日报》)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题目“爆竹好惊眠”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3.选取合适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1)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 (2)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 4.在乡间,孩子们想着过年,大人们却未必如孩子们所想。正如文中引用的一句俗语“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中列举了乡下过年的许多习俗,请你把这些习俗归纳出来(至少写三个),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习俗的。
|
|||||||||||
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惯。 传统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宵节游龙灯,寓意人丁兴旺、迎祥纳福;冬至(前夜)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
|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将“广泛”放到“交换”前面) B. 石缝间刚强不屈的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刚强不屈的”与“倔强的”重复,应去掉一个) C.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或“使”去掉其一) D. 学习成绩的优劣,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的后面加上“无”)
|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 ①沃野千里 ②繁花似锦 ③碧波荡漾 ④星光灿烂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①③
|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亢奋(kàng) 家眷(juàn) 幽悄(qiao) B. 怠慢(dài) 行辈(xíng) 燎原(liáo) 慨叹(kǎi) C. 皎洁(jiǎo) 斡旋(wò) 桕树(jiù) 羁绊(jī) D. 冗杂(rǒng) 晦暗(huì) 屹立(yì) 戛然(gá)
|
|
请以“并非我想象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叙事完整,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班名。
|
|
灶 台 朱秀坤 ⑴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居家过日子,谁家离得开灶台? ⑵砌灶简单,砖块垒就,泥巴涂抹,刷上石灰,半天就成。砌灶也不简单,得省柴,得旺火,锅要热得快,烟要出得净,还千万不能倒了烟囱——民间谓之“倒灶”,须供上猪头三牲,放鞭炮去晦气的,吾乡风俗是也。 ⑶灶台是一个家庭温馨和美好的见证。夫烧火,妻当锅,一个添柴,一个揉面,可爱的孩子与小花狗嬉笑成一堆。锅膛内塞一把金黄麦秸,顿时“哔叭”出一团金红焰火,将日子燃得红红火火;竹笼屉一层层加高,团团热气将农家生活氤氲得蒸蒸日上。喷香的白雾钻出窗户与门楣,与厨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互为观照,共同营造一个让他乡游子日夜思念的家。 ⑷此时,缸里水满,灶台整洁,饭菜喷香,家人团圆。便是粗粝饮食,也能嚼出心满意足,十分美味。特别是烤得焦黄的饭锅巴,那香气,啧啧,馋人哪! ⑸夜了,勤劳的妻还在灶台前收拾碗筷,夫坐在灶门口搓草绳,孩子找小伙伴捉迷藏去了。一对夫妻,一个“刷刷刷”,一个“窣窣窣”,两人手不闲着,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谈些人情世故、家庭琐事,声音不高,语调平和。头顶悬下一盏白炽灯,橘黄的灯火将擦拭干净的灶台、灶阁上的油盐酱醋佐料瓶、搁在锅盖上的舀水瓢、房梁上挂着的竹篮、灶间的稻草以及墙角的坛坛罐罐,连同夫妇二人涂抹成一片微熏似的淡黄,虽是家常日子,但也平淡温暖。 ⑹若是雨天,灯亮着,狗卧在锅膛门口。哪怕无人,透过窗前射出的灯光,能看到一根根雨丝闪着银光轻轻落下,亦让人感到暖意。嗅一嗅,蓦然闻到一阵诱人的香气从灶间溢.出,抬头看到烟囱懒懒地冒着淡淡的炊烟,那锅膛里肯定是烤得流出糖稀的大山 芋——等着孩子回来吃呢。 ⑺灶台是一个家庭的热闹之所。灶台上不是“笃笃笃”的切菜剁肉声,就是热锅内 “哧哧哧”的烟油炝锅声,锅膛里则回应出棉花秸、芦柴秆、杂柴爿“噼里啪啦”的爆 裂声,锅里面是水与米、菜与肉“咕嘟咕嘟”在跳舞在争吵,灶台下又是手拉风箱“呱 嗒呱嗒”粗重的喘气呼吸声——如此种种,共同合成了一曲生动活泼的灶台交响曲,天 天上演,百听不厌。 ⑻如今啊,连最偏僻的村野,都用上了煤气灶、电饭煲或微波炉,风箱早成古董, 柴草更是进不得厨房。连腊月二十四的祭灶也省了,没了旧时的柴火灶,哪来的灶王爷? 没了袅袅炊烟,灶王爷如何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⑼只是,当游子归乡,看不到炊烟飘向天空的村庄,总感觉是寂寞的。看不到大灶 台上翻炒的喷香菜肴,总感觉不是肠胃与舌尖想念的正宗美味。哪怕不说,心里也是空 的。尽管如今城里也有农家饭、柴火灶,不过是个形式罢了,还真不是自家灶台上烹煮 的那个味道,不好比的。 ⑽记得我家的灶台上还有一只咸菜罐,家家都有的吧?绿釉、腰鼓形,发出幽幽青光,揭开盖子,一片诱人的老咸菜香。抓两把,炖肉,煮鱼,炒毛豆,烧茨菰汤,如汪曾祺说的:“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那是老家的滋味,乡愁的滋味啊。 ⑾那年早春,老母亲去世。后事完毕,告别老屋,我又看到了那只绿釉咸菜罐,打开来,是半罐老咸菜,闻一闻,已是潸然泪下。我知道,那是老母亲腌好了,让我带进城的家乡风味啊…… ⑿如今,吃不上母亲腌的咸菜了。老家的灶台并没拆,还在,冷.着.,再没了炊烟。 乡间,还有几户人家烧柴,让袅袅炊烟升上天空,点燃家的温馨,慰藉游子念叨的古典 情怀与似酒乡愁。 (选自 2016 年 08 月 17 日《思维与智慧》) 1.文章以“灶台”为题,有何妙处? 2.结合具体的语境,说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嗅一嗅,蓦然闻到一阵诱人的香气从灶间溢出, ②老家的灶台并没拆,还在,冷着,再没了炊烟。 3.请赏析第⑺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灶台上不是“笃笃笃”的切菜剁肉声,就是热锅内“哧哧哧”的烟油炝锅声,锅膛 里则回应出棉花秸、芦柴秆、杂柴爿“噼里啪啦”的爆裂声,锅里面是水与米、菜与肉 “咕嘟咕嘟”在跳舞在争吵,灶台下又是手拉风箱“呱嗒呱嗒”粗重的喘气呼吸声。 4.品读第⑻段,说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5.作为“乡村的记忆”的灶台、炊烟已经渐行渐远,而如今的城里却渐渐兴起了柴火灶的农家饭,农家土味引得食客争相品尝。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请分析其中原因。
|
|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 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 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 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 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 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 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 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 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 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 箱龟,冬眠时心脏 5~10 分钟才跳 1 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 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 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 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 80 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 到 30 多岁,后者却只有 3、4 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 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 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 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 2004 年,有个轰动 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 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 以达到 800 岁! (选自《博物》总第 146 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
|
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友也①。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 之。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 付其家葬之。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①文山:文天祥自号。②辟:征召。③潜:偷偷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吏二缚一人诣王(__________)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 凡留燕三年(______) 非咨询不穷其致(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日以美食奉之 吾欲辱之,何以也 B. 橘生淮南则为橘 为其来也(《晏子使楚》) C. 更有痴似相公者 王曰,何为者也(《晏子使楚》) D. 是日更定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 (2)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张千载高谊“高”在哪些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