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三】生干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雨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惑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夷吾举于 士:_____________   

②必先其心志 苦:_____________

③困于心于虑 衡:_____________      

④国亡  恒: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从文中看,国家要长盛不衰,就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四字词语回答);个人要担当大任,成就事业,就需要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

4.面对困境和挫败,有人沉沦,有人却能成功,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中的有关语句谈谈你的认识。

 

退

①《古今谭概》中记载:有一对父子,他们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且不后退半步,一天,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在回来的路上,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寸步不让,坚决不避开,彼此僵持着,后来,父亲来替换了儿子的位置,继续跟对方“对峙”下去,这惹得众多围观者大笑不上。显然,这两个人都不懂得退的道理退一步,让对方过去,自己也解放了,各忙各的事情,皆大欢喜。而如此计较,反误了各自前程,同时也彰显了各自竹狭隘和自私。

    ②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无聊的人和毫无价值的事情、麻烦,你如果不懂得从中抽身抽心,那么就可能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乃至葬身其中。所以,退,不是溃败、懦弱、消极,相反,

它是一种胜利、勇敢、积极。这样的人,就是古人说的“识时务”的“俊杰”。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憧憬和理想,为了实现它们,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而且,这种付出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生的责无旁贷。如果你因为别的事情分了心,时间也被杂念瓜分得支离破碎,那么你这憧憬、理想的主业就会受到摧残、伤害,甚至可能由累累顽果转化为颗粒无收。这都是因为自己不懂得退的缘故,如果早一点从中退出来,那么就不会受此损伤了。

    ③因为这样的退,那些刀光剑影就不会闪现在我们面前,那些阴谋诡计就会变得销声匿迹,那些失意、失败就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那些虎视眈就的敌意其至会改写为美好的友情,化敌为友……

    ④不仅这些外在的人、事、物会分割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内在的一些东西也会损伤自己,比如做气、自大等。

    ⑤当年,韩愈自恃才高,连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他的夫人卢氏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也缘由才是。”他听后,频频点头,接着说道:“夫人讲的甚是有理,请夫人赐教。”夫人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他捧赠言,恍然大悟:骄兵必败,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于是,他立即选用夫人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个新名字。之后,他一改那种傲气,变得兼逊起来,仕途上也一帆风顺了,最后成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首家。

⑥从外界中容易退出来,可是从内在的世界里就不那么容易退了,因为这种退,在一定外力的提醒下,主要靠自己说服、战胜自己,而这样的过程是世上最艰难的过程,因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⑦这样的退,就像一个人的战争,战争的双方都是自己,自己跟自己较量,而结果无非是那个懂得谦虚、忍耐、豁达、宽容等美好内容的自己获胜了。

    ⑧李白诗云: 儿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古今中外,那些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功臣,他们之所以没有从那种荣耀中退出来,是因为他们贪恋荣华富贵,缺少淡泊之心。结果往往都是因为其“进”而惹祸上身,进而身败名裂。

    ⑨《老学庵笔记》中所云:“唐有一种色,谓之退红。又谓之不肯红。”他们如果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其结局该是另一种情形。

    ⑩很多时候,我们要懂得适时而退,这退是缓冲、准备、等待、反省、调整、蓄势……

时机一旦成熟,我们还是要前进的,只是前进的目标,跟真、善、美相关,而且,这样的前进,往往具有爆发力,就像那弹簧,退得越低,弹得就越高——你曾经一米二的退,换来的可能是几十米甚至上百里的进。

1.针对“退”,本文提出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2.第①段用《古今谭概》的故事开头,有什么作用?

3.从全文看,第③段加点的词组“这样的退”指什么?

4.第⑤段韩愈取名“退之”是为了阐释什么观点?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5.从全文看,应该怎样做到正确的“退”?

 

母亲的百度

    ①小时候,遇到什么不知道的事情,他就去问父亲。但父亲很少回答他,让他自己去翻《十万个为什么》。他知道父亲是想培养他的求知欲,以及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他懒得去翻书,都是去问母亲。

    ②“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呀?”“妈妈,议论文怎么写啊,我觉得好难写啊……。”

    ③一直到大学,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他都会习惯性地打电话问母亲,觉得她什么懂什么都知道,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④工作后不久,他交往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女孩喜欢吃红烧肉,他便兴冲冲地说要给她做。晚上下了班,他按照网上的提示买了各种材料。但进了厨房,他一下子蒙了,这道菜他可从来没做过呀。掏出手机上网搜索,复杂的步骤让他犯愁。他突然想起, 红烧肉不正是母亲最擅长的莱之一吗?他便给母亲打了电话。以前在家他可从来过菜,母亲在那头听他说想做红烧肉,扑哧笑了,然后一步步细致地指导他做出了一份香喷喷的红烧肉。女孩尝了一块,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

⑤有一次他打电话问母亲怎么挑选蜂蜜,她在那头详细地讲解了很多有关蜂蜜的知识。挂了电话,同事笑了,他疑惑地问怎么了。同事指着电脑说,以后有事你问百度呀,多方便,何况你打长途电话,电话费多贵。他想了想,也对。而且之前有一次问母亲的东西,她记错了,给了他一个错误的答案,差点儿误了他的事。于是在这以后,在这样一个“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网络时代,有什么不知道的,他就问百度了。轻轻敲击键盘和鼠标,答案便出来了,方便快捷。

⑥后来有一次回家,母亲在厨房忙着做饭,他在客厅看电视。茶几上一本黑色的笔记本闯入眼帘。他拿起来看,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很多东西。是母亲的字迹,写的都是各种生活常识,其中一些还用红笔圈了起来。他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说,你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啊,就喜欢把书上、电视上看到的各种知识抄下来,还专门归了类,没事的候就读啊记啊,为的只是在你碰到问题问她的时候,能够准确快速地给你回答。每次回答上你的问题,你妈都会很开心。他仔细一读,被红笔圈起来的,都是以前问过母亲的。笔记本捧在手里,沉沉的,就像一部微型的“百度百科”。

⑦“工作以后,你打电话回家的次数没以前多了,问你妈的东西也少了,但这个习惯,她一直保持了下来。”   

他有些羞愧,垂下头来,心里感慨万千。看着笔记本上密密匝匝的字,他似乎看到了母亲埋着头,微笑着往上面抄写东西的情景。这么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要用多少的时间和爱,才能把它一页页写满……想到这,他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眼睛也一下子湿润了。

⑨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吐了口气,放下笔记本,起身走进厨房。母亲正在切豆腐。他走了过去,微笑着说:“妈,我想吃麻婆豆腐,你教我做好吗?”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小时候无论什么问题都习惯性地问母亲→①_______→不再事事问母亲,而是从百度上搜索→②____________

2.题目“母亲的百度”有何含义?好在哪里?

3.文中有两处写父亲的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4.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⑧段画线句“他有些羞愧,垂下头来,心里感慨万千”一句中“他”因何羞愧?

5.文章结尾处写“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及现实生活,说说“他”此刻想到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九(2)班以“走进民俗,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同学们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调查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找到一段有关“年文化”的文字,请把其中的一些句子放回到相应位置上,使上下文连贯。(只填序号)A:    B:     C:     D: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A     B  ;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C   D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②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③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④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_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

(3)一位同学为本次活动写了一则校园新闻报道,其中有些错误,请你修改。

12月20日下午,九(2)班开展了“走进民俗,传承传统文化”主题活动。【A】不仅本次活动的会场布置富有文化特色,而且环节设计也紧扣主题。……【B】本次适动增长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①【A】句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句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应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红岩》中有个九岁多的孩子,大头细身、面黄肌瘦,个头却只有五六岁孩子那么高,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________”:另一个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被人们称为有“______________”。

(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是鲁迅创作的一部_______(体裁)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一种精神,辉映表来。如果说,mián延雄伟的长城,亘立为中华氏族历史厚度的地理座标;蜿蜓浩荡的长江,描绘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圈谱;那么,zhǎn转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则直抵人类极限,成为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复兴之路的精神图腾。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立    mián________延             zhǎn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图腾”的原意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作本氏族的标志。根据文段内容,下列可以用来替换句子中“图腾”一词的是__________

A.画卷      B.高地        C.图景

(4)缩写文中画线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⑤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甚。(苏轼(江城子)

⑦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默写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作文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字数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小作文

植树的牧羊人和守护“亚心”的吴庭德均是普通人,却凭着执着创造了伟大的事业,请你在他们当中选择一人,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③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④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⑤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⑦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⑧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棒。

⑨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⑩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⑪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⑫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⑬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⑭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⑮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⑯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⑰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⑱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⑲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⑳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节选自《植树的牧羊人》,有改动)

1.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第⑯段中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又指什么?

4.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描写角度)

(2)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结合句中加点的词)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2039/24158) 首页 上一页 12034 12035 12036 12037 12038 12039 12040 12041 12042 12043 1204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