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甲文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姓名),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每句用/只划两处)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行甚远_______

(2)眈眈相向________

(3)目似瞑,暇甚 _____ 

(4)国人 _______

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因往晓之

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下车引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的是两匹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文章前一部分是叙述,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

B. 甲文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交代得很清楚,其中屠户御狼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C. 乙文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 乙文会造成讹传的原因有很多,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也是其一。

 

综合性学习

某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内布置了一个文学阅览角,想悬挂一副对联,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

A.宾至如归,稍安勿躁

B. 室雅无须大,书香不在多

C.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名著阅读,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按事件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2)《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之为“童心之作”,贾植芳说:“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你读了《西游记》对它如何评价呢?请在以下提示中任选一点,写写你的阅读感受。(不低于30字)提示:人物;情节;主题思想。

 

课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2)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4)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李益登临受降城,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征人的思乡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一句脱口而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更是直接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表现的淋漓尽致。

 

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里”是名词。

B. 许多形容词前面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那么”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

C. “我们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中“学习”是动词;“学习能获得知识” 一句中“学习”是名词。

D. 古代称谓有敬辞和谦辞的区别,“贵庚”是谦辞,“鄙人”是敬辞。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各校今年相继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据调查,我国大约80%左右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D. 为了避免再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对于班主任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同学们都随声附和

B. 他把今天的事情细细地想了一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不成眠。

C. 报纸上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一企业家耗资百万为敬老院添置过冬用品。

D. 2017年呼和浩特市首次迎来了百花电影节颁奖仪式,远远望去,会场周围人声鼎沸

 

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可真让我们喜欢。随着朱自清,我们感受到了“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跟着鲁迅,我们认识了方正、博学、读书时会把头(     )过去的寿镜吾先生;阅读《纪念白求恩》,我们知道了对工作不能niān(     )轻怕重;徜徉于《动物笑谈》,我们见识了研究动物行为科学家们的怪dàn(      )不jīng(      )。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拗________过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niān________轻怕重  怪dàn________不jīng_____

(3)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时间的列车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朋友真挚的爱,有陌生人无私的爱……

请以“与爱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任何文体均可;(2)不少于600字。

 

阅读《母亲》,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 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选文撷取了生活中与母亲有关的哪些小事?这些看似无关的小事,作者是通过什么线索将它们连在一起的?

2.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回忆母亲生前的琐碎小事,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母亲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爱和付出。

B. 文中写“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

C. 作者在文中把母亲比作易碎品,生动形象地表明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要珍惜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D. 作者在面对他已故的母亲所表现出来的平静包含了对母亲深层次的尊重与爱戴,也说明作者真正懂得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之处。

3.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一把小铲刀,一只竹篮子,不时下身子,路边的荠菜。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莫怀戚《散步》)

本文第③段与链接文字都叙述了“我”与母亲之间的生活小事,试从表达方式和表现的情感上比较两段文字的异同。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2040/24158) 首页 上一页 12035 12036 12037 12038 12039 12040 12041 12042 12043 12044 1204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