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与“君”团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语言实践活动。 (1)期中考试临近了,小明却还在看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生气地说:“马上就要中考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小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说,才可能不让妈妈生气? (2)请仿照下面朱自清《春》中的句子,以“旭日”或“晚霞”中的一个为话题,写出两个比喻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
|
名著阅读。 (1)冰心于1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是 、 ,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 的影响。 (2)默写一首你最喜欢的小诗(选入课文的除外),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
|
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如苍松翠柏,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
|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 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 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 湘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C. 开展“护苗行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师生浸润书香的环境里以书为伴,尽享天伦之乐。 D. 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
|
|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炫耀 真挚 撰文 崭露头角 B. 憧憬 落漠 悬念 人情事故 C. 执着 堆砌 烦燥 消声匿迹 D. 宽怒 憔悴 寂寥 言简意该
|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陶冶(zhì) 伶仃(dīng) 倜傥(dǎng) 苦心孤诣(yì) B. 菜畦(qí) 蹒(pán)跚 浩瀚(hàn) 猝(cù)不及防 C. 绚(xùn)丽 冗(rǒng)长 哽咽(yàn) 乳臭(xiù)未干 D. 嘈(záo)杂 诽(fěi)谤 水浒(wǔ) 鸡毛掸(dǎn)子
|
|
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呢?请以“成长,需要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在上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挫折、成功、快乐等); (2)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6)不得抄袭。
|
|
阅读贾平凹的《泉》,完成小题。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十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地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有了。” “没有了。”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 “ 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 “能的。”我肯定地说。 “我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1.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展开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四自然段又说一腔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作者伤感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3.小儿将树桩比作一口泉,“我”觉得小儿的发现很伟大,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吗?为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4.文章最后说“谛听”“生命的水声”,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