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议论文《精神拾荒三步曲》,回答下列小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

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C. 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D. 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2.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②段先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 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接上文的作用。

C. 第③④段是紧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 第⑤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3.对文章理解、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以“有一种人”“还有一种人”为例,从反面证明学和思是不能分开的。

B. 第③段中席勒与托尔斯泰都认为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

C. 第④段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想者在灵感面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D. 第④段结尾以孟尝君为喻,证明“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诗句展现了萧瑟、冷落的秋景,反衬出了追求“伊人”热烈的情感。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

第一句交代季节特征,渲染凄婉氛围,暗示作者美好的生活已经过去,为全词奠定感情基

调。

D.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雨说》)

诗句表现了为了给孩子们带来甜蜜,带来幸福,春雨愿意牺牲自己,愿意快乐地安息。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土——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B. 人脸识别准确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在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上曾发表论文,称计算机算法识别人脸的准确率已经达到 99.15%。

C. 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它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

D. 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基础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笔耕不辍的贾平凹推出了他的第 15 部长篇小说《老生》,以民间写史的方式记录百年乡土中国。

B.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C.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意在解决教育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公民信息撑起一把安全“保护伞”,不仅势在必行,更是    

②然而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    

③当个人安全信息遭遇侵害时,应当     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燃眉之急  无孔不入  挺身而出

B. 刻不容缓  无处不在  挺身而出

C. 刻不容缓  无孔不入  奋不顾身

D. 燃眉之急  无处不在  奋不顾身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虚(xuán) 着(tiǎn)  饰(zǎo)   吹毛求(cì)

B. 情(yí)   沉(yīn)   狡(xiá)   泗横流(tì)

C. 烦(nì)   骗(kuāng) 怒(chēn) 根深固(dì)

D. 取(jí)    抽(yè)   然(è)    孜不倦(zī)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题目一:我与________的故事

题目二:那一刻,我感动了

要求:两个题目任选其一(选择文题一,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要做到文从字顺,感情真挚,思路清晰,前后照应,结尾要点题,突出中心。另外书写要工整正确,力争美观,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卷中不得出现真实班名校名。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丙】《论语》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丁】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1.解释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而出溉____________            

日中,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

后乃至_____________           

君子___________

为人谋而不_____________     

其一坐于前____________

一狼其中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甲】文中一个姓宋的人打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被别人说成打井时打出一个人来

B. 【乙】文通过一个小故事塑造了一个品性正直,反应敏捷的儿童形象

C. 【丙】文中三则论语都谈到了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的道理

D. 【丁】文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体现了人类的残忍

4.请写出一个有关的成语。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以及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知识或故事,多角度阐述你对“狼”的认识。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材料三】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笼,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材料四】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1875年南极狼在福克兰群岛灭绝,1911年白狼在纽芬兰岛灭绝,1917年佛罗里达狼在北美灭绝,1920年新墨西哥狼灭绝,1948年袋狼在大洋洲灭绝,1950年喀斯喀特棕狼在北美灭绝……

 

小思

①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②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③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④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⑤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⑥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⑦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1.选文第段划线语句和第7段在内容上是怎样的关系?

2.选文中的作者因为什么宽恕了蝉的烦人的聒聒?

3.读完全文,你对生命有了怎样新的看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⑴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⑵“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⑶“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⑷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⑸“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⑹“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⑺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⑻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⑼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前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⑽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⑾“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⑿“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⒀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⒂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⒃“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⒅“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⒆“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⒇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有删改)

1.选文第一段都交代了哪些内容?

2.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次爬山的回忆,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3.结合原文,梳理情节,完成下列填空。

冒险——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爬山的过程中,我的心理从“胆怯、恐惧”开始逐步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原文语句回答)

5.选文第⑿段中划线语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品析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终于爬上去了,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

7.如果说“目标”就是一座山,阅读选文后,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2372/24158) 首页 上一页 12367 12368 12369 12370 12371 12372 12373 12374 12375 12376 1237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