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 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D.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B. “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B.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C.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狂妄自大的表情。 D.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帐蓬 刨根问底 秾阡合度 心宽体胖 B. 斑澜 解甲归田 威风凛凛 力不瑕供 C. 嗔怪 厉精图治 翻来复去 拈轻怕重 D. 碧霄 饥肠辘辘 年与时驰 咄咄逼人
|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酵(jiào) 笨拙(zhuó) 澄澈(chénɡ) 坍塌(dān) B. 缥缈(piāo) 显耀(yào) 狭隘(ài) 烧灼(zhuó) C. 忙碌(nǜ) 辍行(zhuì) 充沛(pèi) 蜷(quán)伏 D. 放肄(sì) 苛刻(kē) 箪瓢(dān) 嗔怪(chēnɡ)
|
|
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事、一些人让我们无法忘记:或许只是一声轻轻的问候,就在自己的心头荡起层层涟漪;或许只是琐屑到举手之劳,似乎不值得提起,但走过多少个日子,依然温馨满怀······ 请以“那一次,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
|
(2017年中考广西柳州卷)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
||||
①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 ②我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先辈们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提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的管仲到告诫“节俭则昌,淫逸则亡”的墨子;从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的荀况到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李商隐;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这些都说明了节俭是一种美德。 ③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过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反之,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中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古语有云:“自古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拥有节俭这一美德。 ④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节俭,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样与节俭息息相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一直以来都倡导全国人民勤俭节约,他曾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当前,党中央号召全国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节俭。这些无不表明节俭的重要性。 ⑤其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限于一时,还需要以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在思想上,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上,来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原文有改动) 1.选文第①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下面材料能作为选文事实论据的理由。 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肯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
|
【甲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选自《人琴俱亡》 【乙文】钟毓钟会稍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太平广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语时了不悲(__________) (2)弦既不调(_______) (3)稍有令誉(__________) (4)语其父繇曰(_______) 2.下列句中“以”与“何以都不闻消息”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何以也(《晏子使楚》) B. 可以为师矣(《论语》) C. 卿何以不汗(《太平广记》) D. 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钟 毓 钟 会 稍 有 令 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治水必躬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主要表现了兄弟俩的感情深厚,乙文表现了什么主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