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乙] 溥①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③汤④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溥:指张溥。②钞,通“抄”。③沃:浇、洗。④汤:热水。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白雪纷纷/何所似 C. 所读/书必手钞 D.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 (3)如是者六七始已(______) (4)即焚之(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大笑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 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吾日三省吾身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所读书必手钞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5.[甲][乙]两文讲述了两个儿童的故事,[甲]文侧重表现谢道韫的__________,[乙]文侧重表现张溥的__________________。
|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小说集《朝花夕拾》,他的散文集有《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 B.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思,思绪。 C.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春》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
|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生活丢给我们两道选择题,一是快乐,一是不快乐。你选择了快乐,你就选择了阳光,选择了温暖。你会看到花开,听到鸟叫,你会在凡来尘往中,感受到活着的喜悦。既然遇到一些坎坷一些挫折,你也能乐观地面对。因为你知道,唯有快乐,才能减轻生活A( )给你的疼痛,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或许就能等来云开日出的那一天。相反, ,整天自怨自艾,你的耳朵将会失聪,你的眼睛将会失明,你看不到花花绿绿的好,你听不到流水和清风的欢唱。你的世界,布满B( ),你活得消极又沉闷,生的乐趣,将被你一点一点活埋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我为什么快乐。那是因为我别无选择,除了选择快乐。 (1)为文中A、B两个括号处分别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附加 附属 阴霾 阴晦 A B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宵(xiāo) 贮(zhù)蓄 咄咄(duō)逼人 翻来覆(fù)去 B. 莅(lì)临 粗犷(kuàng) 不求甚(shèn)解 花枝招(zhāo)展 C. 着(zháo)落 决(jué)别 人迹罕(hǎn)至 截(jié)然不同 D. 静谧(mì) 菡(hàn)萏 喜出望(wàng)外 人声鼎(dǐng)沸
|
|
古诗文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 (6)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小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划线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2.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3.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
|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
|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罔:有害) B.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这) C. 切问而近思 (切问:急切地追问) D. 我独亡 (亡: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 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 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 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3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B. 学而不思则罔 C. 曲肱而枕之 D. 切问而近思 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
|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______) (2)是以谓之“文”也(______) 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3.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5.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