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催枯( )拉朽,军无斗志,纷纷馈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A.( )应改为( ) B.( )应改为( ) (3)请为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字注音。 枯( ) 荻( )
|
|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5)_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6)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野望》一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出山景萧瑟、内心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说仙人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9)《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长江出山峡,渡荆门,天开地阔,逼真如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
|
阅读《季节十二帖》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季节十二帖(节选) 林清玄 二月 立春 春气始至,立春是在四日的七时一分。 “日光开始温柔照耀的时候,请告诉我。”地上的青虫对荷叶上的绿蛙说。 “我忙得很呢!我还要告诉茄子、白芋、西瓜、肉豆、荇菜,它们发芽的时间到了。”蛙说。“那么谁来告诉我春天到来了呢?”青虫说。 “你可以静听远方的雷声或者仕女们踏青的脚步声呀!”蛙说。 青虫遂伏耳静听,先听见的竟是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 六月 芒种 “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曰芒种。” 坐火车越过田野,偶尔会见到农夫正在田中插秧,点点的嫩绿在风中显得特别温柔,甚至让人忘记了那每一株都有一串汗水。 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 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芒种,是为光芒植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七月 小暑 院里的玫瑰花,从去年落了以后就没有再开,叶子倒仍然十分青翠,枝干也非常刚强。只是在落雨的黄昏,窗子结满雾气,从雾里看出去,就见到了去年那个孤寂的自己。 这一次从海岸回来,意外看到玫瑰花结成的苞,惊喜地感觉自己又寻回了年轻时那温婉的心情,这小小的花,小小的暑气,使我感觉到真实的自我。 泡一杯碧螺春,看玫瑰花在暑气里挣扎开放,突然听见从遥远海边传过来的涛声,一波又一波清洗着我心灵的岬(jiǎ)角。 九月 白露 “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几棵苍郁的树,被云雾和时间洗过,流露出一种沧桑的神色。我站在这山最高的地方向下望,云一波波地从脚下流过,鸟声从背后传来,我好像也懂了站在这里的树的心情——站在最高的地方可以望远,但也要承担高处的冷,还有那第一波来的白露。 候鸟大概很快就要从这里飞过,到南方的海边去了吧? 这时站在云雾封弥的山上,我闭上眼睛,就像看见南方那明媚的海岸。 十一月 立冬 “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 如果要认识青春,就要先知道青春有终结的时候。 为花的开放而欢喜,为花的凋落而感伤。这样,我们永远不能认识流过的时间是一种自然的呈现。 在园子里紫丁香花开的时候,让我们喝春天的乌龙吧! 在群花散尽,木棉独自开放的冬日,让我们烘着暖炉,听维伐尔第,喝咖啡吧! 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绘夏秋两季的自然风光图。 _________图 _________图 2.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 3.“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最后一朵木棉落下的心情。 4.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从修辞与情感角度进行赏析。
|
|
阅读《春》,完成下列小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两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_____图; 第②段:_____图 2.结合语境,赏析句子。 (1)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从用词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__________(2)愿子还而视之___________ (3)去而顾之______________(4)伯乐乃还而视之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对此现象的看法。
|
|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三处)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随 君 直 到 夜 郎 西。 2.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予明月呢?
|
|
综合性学习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中学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
(1)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两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一副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对联,请你根据所学的对联知识,为它选择合适的下联。下联是(____) 上联:少时但得父母乐 下联:A.感恩莫待白头催 B.老来自有子孙贤 C.行孝常怀寸草心
|
|||||||||||||||||
修改病句 雾霾害人,是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作祟的结果。①能否把这些微粒物质清除掉,才是治霾成功的关键。为此,②研究人员建议,清除局部霉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比较有效。实施的办法是在城市的所有高层建筑的顶部,装上喷霉喷头,向空中喷水雾,这样水雾在空中下降的同时,就吸附了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并把这些微粒带到了地面。③当然喷洒设备要进行定时控制——在夜深人静时加强时喷雾时间,在白天人们上班时停喷,以不淋湿行人的衣服为度。④不过,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而且风大之时效果差,不适合广泛应用。 (1)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_____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