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扬州不仅有秀美的园林风景,更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她亲密接触,你会被她独特的诗词文化、书画文化、戏曲文化、餐饮文化和沐浴文化所吸引。置身其中,她的一点一滴都会让你心动:她的婉约灵动 ,她的精巧细致 ,她的清新秀气 ,她的沧桑沉浮 ,她的勃勃生机 ①体现在莲花桥的绝美设计上 ②荡漾在瘦西湖的一波碧水上 ③刻印在宋代石塔的斑斑印迹上 ④盎然在千年银杏的绿意正浓上 ⑤洋溢在湖舟船娘的亲切笑脸上 A. ①⑤③④② B. ②①⑤③④ C. ⑤②③④① D. ②①⑤④③
|
|
下列对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一面》写的是一名电车工人回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但这“一面”却表现了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C. 贾平凹的《月迹》一文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展开,孩童的形象鲜明而突出,文中的奶奶这一人物也不可或缺,她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们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D. 《核舟记》选自清代文学家魏学洢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课文细致地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 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透露,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 C.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诱惑。 D.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进搏击的勇士? B.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 D.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
|
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B.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C. 近日气候多变,不少同学出现感冒咳嗽现象,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D. 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脸颊(jiá) 颓唐(tuí) 风靡(mí) 确凿(záo) B. 氛围(fēn) 踌躇(chú) 吮吸(shǔn) 憎恶(wù) C. 伫立(zhù) 倔强(juè) 凝聚(níng) 不屑(xiè) D. 牌坊(fāng) 南麓(lù) 髻子(jì) 秕谷(bǐ)
|
|
【课外提升】 陋室吟 ①刘郎已远,陋室仍在。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室铭》而闻名于世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久久地盘桓。这时我们听见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胡声。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内,对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 ②于是在二胡声中,我们想起了永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马”,也想起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和一种豁达伟岸的人生境界。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韧不屈,笑在最后”八个字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解。而这陋室也一如它的主人,在浮沉毁建之间一站就是千年。 ③千年后的陋室已扩建成公因,用于纪念这位曾在和州做过两年刺史、“政擢贤良,学通经史”的地方长官。瘦山细水、玲珑楼阁之间,那著名的《陋室铭》已被刻成了石碑。在斗角勾檐、雕梁画柱的映衬下,这里惟一可以称“陋”的大概只有看门人那并不圆熟的二胡演奏了。 ④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忧伤散尽后,便凸现出了那一代“诗豪”二十三年不屈的贬谪生涯。“二十三年弃置身”啊,少年白发,壮岁成梦。刘禹锡已从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时节。可是他那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唱出了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振奋。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二胡声声,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但它却依旧坚定地流淌着,就像刘禹锡坚定地站在陋室的台阶上,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廷对他不公正的待遇。当刘禹锡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当玄都观里“桃花净尽菜花开”,我想他一定在会心地笑吧。“千淘①万漉②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风云诡谲的历史在这二胡的演绎下变得简单又平静了。但不管历史怎样简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压迫之中养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陋室的墙上挂着十几幅人物画,标示着刘禹锡的一生。在其中一幅画的下面,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遭:“当昔日靠镇压永贞革新上台的权阉幸贵们终于一个个被时间的流水和政治斗争的漩涡无情地淹没时,刘禹锡成了笑在最后的胜利者。”但这已不仅仅是刘禹锡个人的胜利了,这已成了一种精神的胜利,一种曾激荡过“巴山楚水凄凉地”、激荡过“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精神的胜利。如今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风霜已浓缩成了一颗不屈的雄心、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种奋发向上、永不低头的形象,如长明灯一般闪耀在后人的心中。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⑤抚摸着陋室前那满是沧桑的石羊,漫步在青砖地面上,听二胡悠悠地响,我和阿林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中。 注释:①淘:除去杂质。②漉:滤。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请用上文中相关词句解说“德馨”的内涵。 2.第②段中,加点的“完美的注解”具体指什么内容? 3.体会第④段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文章中的作用。 4.“并不圆熟”的二胡声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请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5.面对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刘禹锡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豪杰之士,请列举一个这样的人物,结合他们的有关事迹或名句作简要分析。
|
|
【课内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 有龙则灵:________________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 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 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 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_____ 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 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的“上”、“青”二字用得生动传神,分析其表达作用。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哪方面反映了陋室主人的什么特点?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反映了陋室主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7.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论的用意是什么? 8.文章结尾的“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9.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10.本文体裁上属于流行于汉末到中唐的骈体文,请根据本文的语言特点,说说骈体文最突出的特点。
|
|
中国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身体胖软.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公斤。特别是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眼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主。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公斤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 春天一般呆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五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l~2个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公斤,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公斤。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1.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为什么说大熊猫是“中国国宝”? 3.文章从哪些方面依次介绍大熊猫,使人对大熊猫有了具体清晰的了解? 4.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生活习性? 5.说明文非常讲究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试举一例说明。 6.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联系自己所 学知识,说说我国建立这种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
|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友好往来,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1972年10月,中国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到达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头九个月里,“兰兰”在东京不幸病故时,3000万日本人向“兰兰”致哀。日本首相也发表讲话,痛悼“兰兰”离世! ……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1.文中画线的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选文写日本掀起了“熊猫热”,其作用是( ) A. 突出说明日本人民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B. 由面到点具体说明轰动效应的盛况。 C. 突出说明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即使友好使者是一只熊猫,也一样热情。 D. 具体说明熊猫的珍贵。 3.对于大“熊猫”的学名为什么将错就错? 4.关于大熊猫活动范围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 大熊猫没有冬眠的习惯。 B.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 C. 大熊猫能在树上活动,但不会在水里游泳。 D. 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 5.从选文最后一段话中可以看出,“3000米以下”和“3000米以上”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