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按提示填空

   抒情散文的抒情方式各异: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咏物抒情。《石榴》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石榴             的品格和精神;《海燕》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              ;《鹤群》讴歌了鹤群翱翔空中的美姿和             的精神。

 

诗文默写

痕上阶绿,              

②无丝竹之乱耳,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④夕阳西下,            

               ,悠然见南山。

⑥潮平两岸阔,              

               ,独怆然而涕下

⑧角声满天秋色里,              

⑨《次北固山下》的思乡名句是                                       

⑩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        ,平贴于空中,                            ,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络译不绝   束手无策   无挤于事    无可言谕

B.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三眼一板    不胜其烦

C.融融泄泄   小心翼翼   忍俊不禁    唾津潜溢

D.明眸皓齿   争妍斗艳   刁奸猥鄙    光怪陆离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B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注音写字。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   而不枯jí( ),清新而不 ,这风度实jiān  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枯jí( 

 

jiān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以“留在    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家冯骥才在《日历》中写道: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上、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③ 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①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告诉他,新生报到必须要有档案材料,包括高中学历的证明,才准予报到。

②他一下子愣位了,对于来自农村,中学也没读完,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辛辛苦苦打工的他来说,档案是什么,他一点概念都没有。他从小就喜欢文艺,喜欢表演,19岁那年来到北京漂了三年,住地下室,当群众演员跑龙套,考电影学院只是来试一试。当拿到专业课合格的通知书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只是:这下糟了。因为,考上了意味着要交1万元的学费。而家里全部积蓄也才四千多元。

③于是,当他得知没有档案不得录取的时候,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他也没有多想,就对老师说:“要不就算了吧。”

④那位老师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学生。成千上万的人拼着命想踏进这所学院的门槛,而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算了。老师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学生,高高瘦瘦,话语不多,英俊的脸上有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明亮的眼睛里有一丝忧郁一闪而过。老师疑惑了,她放心不下。她不知道,看似轻松的面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⑤一夜辗转无眠。第二天一早。老师就根据考生的地址打电话询问情况,终于得知,那位考生家境贫寒,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外出打工,因此没有高中毕业证。但是通过询问得知,由学校补办学历证明、调送档案还是可以的。

⑥老师悄悄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然后打电话通知那位考生来报到。她没有再说起档案的事,他也不知道。

⑦这是一所人才济济的院校,俊男美女,很多来自大城市和小康家庭,唯有他生活困窘,经常提襟见肘。大一的时候郊游,大家都带着好吃的,在一起尽情享受,只有他默默地走到小树林中,假装不饿,假装专注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一切都没逃过老师关注的眼睛。在老师的授意下,女生撒娇地叫着他的名字:“哎,快来帮我的忙,我都吃不下了。”或是,“哎哎,撑死我了,你也给我解决点负担吧。”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拽出来,把他摁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塞。

⑧再有郊游的时候,他更不需要带任何东西了,总有老师或女生把他的那份都准备好了。

⑨有一次,有个广告要找班上5位漂亮的女同学拍,每人可以得到2000元的酬金。班主任老师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再带一个男同学。广告公司没答应,老师知道这个广告根本就没有男模的戏份。但在老师的再三争取下,他顺利地参与了广告的拍摄。在拍摄现场。他使出浑身解数,亮出十八般武艺,为的就是不给老师丢脸。他的敬业、认真让在场的同学和导演都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个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⑩广告播出后,他却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他以为是自己的演技不过关,也不好意思去问,拿着2000元的酬金顺利地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那个广告根本就不需要他。

由于班里经常搞活动,班上要求每个同学交班费2000元。从开学直到毕业,整整4年、他都不知道这一件事,因为他从来就没交过。因为老师告诉班长,不要收他的班费,而班上其他22位同学,从来也没有透露过交班费的事。这一件事,他也从来不知道。

直到有一次,上电视做节目,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他才知道,原来这么多的事情他都一无所知。他问老师为什么这些事情不告诉他?老师说,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这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更是一位智者对尊严的解读。正是这种呵护,使他从一个内向自卑的山区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阳光般笑容的大明星。

他,叫郭晓冬,他的老师叫崔新琴。不得不说的是,遇到崔老师,是郭晓冬一生的幸运。

1.崔老师主要做了哪些郭晓冬不知道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2.第⑦段划线句进行简要赏析。

3.文章第段叙述了什么内容?在情节上有什么作用?

4.当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告诉了他真相后,郭晓冬会怎样想?补写出一段他当时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①很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②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③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的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消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

④可据我的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⑤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的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⑥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的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⑦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⑧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⑨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⑩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还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的多,也可持续的多。

⑾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⑿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选自《读者》2015年12期)

1.“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选文主要论述哪几个方面的“教养”?

2. 联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第⑥段加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2)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教养跟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

B.很多人还做不到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

C.明知道没有“好处”而依然保持去做的细节小事是真教养。

D.教养,是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的,在看不见的地方弥足珍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陛]殿前的台阶。  [少]通“稍”。  [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打开。  []用刀剑等刺。  [绝]挣断。  [还]通“环”,绕。  [卒]“猝”,突然。  [郎中]宫廷的侍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长跪而之(                  (2) 祲降于天      

3而匕首见(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刺王僚也          因左手把秦王

B.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北蛮夷之鄙人,未见天子

C.休祲降                使毕使

D.而安陵五十里之地存者    故荆轲逐秦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

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4.结合文章【甲】【乙】两文内容,简析作者分别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2)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完成题。

破阵子/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作者在词的上阕写出了那些意象?

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6651/24158) 首页 上一页 16646 16647 16648 16649 16650 16651 16652 16653 16654 16655 1665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