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语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天祥泫然出/临表零,不知所言

B使为书招张世杰/使外将兵

C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即诗四句

D索之/国不以山溪之险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国 亡 不 能 捄 为 人 臣 者 死 有 余 罪 况 敢 逃 其 死 而 二 其 心 乎

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也(       

(3)万钟于我何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珍爱生命”,不必“舍生取义”。

B孟子文章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本文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得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C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D第②段作者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者“‘不辩礼义’接受‘万钟’””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1)                                                               

(2)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措配不当,应将“枪声”改为“猎枪”)

B用这个办法烧开水,由十分钟烧开一锅,变为五分钟烧开一锅,时间缩短了一倍。 (“缩短了一倍”应改为“缩短了二分之一”)

C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把“感受”改为“体会”)

D考试有三忌:一忌考前不能过度紧张;二忌考中不能心浮气躁;三忌考后不可置之不理。(删去句中的“不能”,“不可”)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等到小鸟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B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C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jiǎo 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2.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fú        你。

3.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3)坐断东南战未休。                ?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

(4)中共中央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各级法院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正如《曹刿论战》里所说:“                                                    ,”这是深得民心的举措。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一:莫里哀说:“人越觉得自己不配,越不敢希望到手。鲁黎却说:“老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成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你认为一个人到底应该如何带队自己“请以“正确对待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不得少于600字。

②不得套用和抄袭。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作文题二: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或那么一件事,那么一件物品,一个眼神,一张笑脸,一段日子,一个场面,一个瞬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记忆中。

  请以 “忘不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书写工整,不得少于600字。

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用与抄袭。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本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

C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当朝统治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作者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连用两个 “笼”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

【甲文】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文】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的含义。

岸连山,略无   阙:

②沿阻绝            溯:

日更定矣         是:

2.将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下面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多。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乙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4.甲文第④段和乙文第①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6910/24158) 首页 上一页 16905 16906 16907 16908 16909 16910 16911 16912 16913 16914 1691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