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是浙江宁波人,其名字源于《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B.能否营造人人勤学乐学的浓厚氛围,关键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C.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D.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
|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学生常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叹为观止。 B.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C.2015十大热词记录大势变迁,盘点跌宕起伏的世界局势,让人们在回顾中把握未来。 D.习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一句熟语“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自身作风要硬起来。
|
|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贮藏(zhù) 翘首(qiáo) 拮据(jū) 玲珑剔透(tī) B.恻隐(cè) 摇曳(yè) 精髓(suǐ) 言简意赅(hài) C.嗤笑(chī) 褴褛(lǚ) 纤细(qiān) 称心如意(chèng) D.深谙( ān) 寒噤(jìng) 绮丽(qǐ) 探骊得珠(lí)
|
|
在寒冬里,你是否向往草长莺飞,烟雨朦胧的阳春三月?那么,春天曾经给你留下怎样的记忆?正在经历的人生之春又给你留下怎样的体验? 请根据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悟,以“犹记春日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
|
阅读下文,完成小 题。 冰糖芋泥 ①每到冬寒时节,我时常想起幼年时候,坐在老家西厢房里,一家人围着大灶,吃母亲做的冰糖芋泥。事隔二十几年,每回想起,齿颊还会涌起一片甘香。 ②有时候没事,读书到深夜,我也会学着妈妈的方法,熬一碗冰糖芋泥,温暖犹在,但味道已大不如前了。我想,冰糖芋泥对我,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感觉,是冬夜里的暖意。 ③早年在乡下,白米饭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奢想,三餐时,饭锅里的米饭和番薯永远是不成比例的,有时早上喝到一碗未掺番薯的白粥,就会高兴半天。 ④生活在那种景况中的孩子只有自求多福,但最难为的恐怕是妈妈,因为她时刻都在想如何为那简单贫乏的食物设计一些新的花样,让我们不感到厌倦,并增加我们的生活趣味。我至今最怀念的是母亲费尽心机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 ⑤母亲是那种做菜时常常有灵感的人,可是遇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食用,等于是主食的番薯和芋头则不免头痛。将番薯和芋头加在米饭里蒸煮是很容易的,可是如果天天吃着这样的食物,恐怕脾气再好的孩子都要哭丧着脸。 ⑥我常看到母亲对着用整布袋装回来的番薯和芋头发愁,然后她开始在发愁中创造,企图用最平凡的食物,来做最不平凡的菜肴,让我们整天吃这两种东西不感到烦腻。 ⑦母亲当然把最好的部分留下来掺在饭里,其他的,她则小心翼翼地将之切成薄片,用糖、面粉,和我们自己生产的鸡蛋打成糊状,薄片沾着粉糊下到油锅里炸,到呈金黄色的时刻捞起,然后用一个大的铁罐盛装,就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饼干。由于母亲故意宝爱着那些饼干,我们吃的时候是用分配的,所以就觉得格外好吃。 ⑧那时我们家还用烧木柴的大灶,下面是排气孔,烧剩的火灰落到气孔中还有温热,我们最喜欢把小的红心番薯放在孔中让灰烬炯熟,剥开来真是香气扑鼻。母亲不许我们这样做,只有得到奖赏的孩子才有那种特权。 ⑨番薯不只用来做饭、做饼、做奖品,还能与东坡肉同卤,还能清蒸,母亲总是每隔几日就变一种花样。夏夜里,我们做完功课,最期待的点心是,母亲把番薯切成一寸见方,和凤梨一起煮成的甜汤;酸甜兼俱,颇可以象征我们当日的生活。 ⑩芋头的地位似乎不像番薯那么重要,但是母亲的一道芋梗做成的菜肴,几乎无以形容;有一回我在台北天津卫吃到一道红烧茄子,险险落下泪来,因为这道北方的菜肴,它的味道竟和二十几年前南方贫苦的乡下,母亲做的芋梗极其相似。本来挖了芋头,梗和叶都要丢弃的,母亲却不舍,于是芋梗做了盘中餐,芋叶则用来给我们上学做饭包。 ⑪芋头孤傲的脾气和它流露的强烈气味是一样的,它充满了敏感,几乎和别的食物无法相容。削芋头的时候要戴手套,因为它会让皮肤麻痒,它的这种坏脾气使它不能取代番薯,永远是个二副,当不了船长。 ⑫我们在过年过节时,能吃到丰盛的晚餐,其中不可少的一样是芋头排骨汤,我想全天下,没有比芋头和排骨更好的配合了,唯一能相提并论的是莲藕排骨,但一浓一淡,风味各殊,人在贫苦的时候,大多是更喜爱浓烈的味道。母亲在红烧链鱼头时,炖烂的芋头和鱼头相得益彰,恐怕也是天下无双。 ⑬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在冬夜里吃冰糖芋泥的经验,母亲把煮熟的芋头捣烂,和着冰糖同熬,熬成迹近晶蓝的颜色,放在大灶上。就等着我们做完功课,给检查过以后,可以自己到灶上舀一碗热腾腾的芋泥,围在灶边吃。每当知道母亲做了冰糖芋泥,我们一回家便赶着做功课,期待着灶上的一碗点心。 ⑭冰糖芋泥只能慢慢的品尝,就是在最冷的冬夜,它也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我们一大群兄弟姊妹站立着围在灶边,细细享受母亲精制的芋泥,嬉嬉闹闹,吃完后才满足的回房就寝。 ⑮二十几年时光的流转,兄弟姊妹都因成长而星散了,连老家都因盖了新屋而消失无踪,有时候想在大灶边吃一碗冰糖芋泥都已成了奢想。天天吃白米饭,使我想起那段用番薯和芋头堆积起来的成长岁月,想吃去年掩制的萝卜干吗?想听雨后的油炯笋尖吗?想吃灰烬里的红心番薯吗?想吃冬夜里的冰糖芋泥吗?有时想得不得了,心中徒增一片惆怅,即使真能再制,即使母亲还同样的刻苦,味道总是不如从前了。 ⑯我成长的环境是艰困的,因为有母亲的爱,那艰困竟都化成甜美,母亲的爱就表达在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食物里面;一碗冰糖芋泥其实没有什么,但即使看不到芋头,吃在口中,可以简单的分辨出那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一种无私的爱,无私的爱在困苦中是最坚强的。它纵然研磨成泥,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是甜美的,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奔流。 ⑰在寒流来袭的台北灯下,我时常想到,如果幼年时代没有吃过母亲的冰糖芋泥,那么我的童年记忆就完全失色了。 ⑱我如今能保持乡下孩子恬淡的本性,常能在面对一袋袋知识的番薯和芋头,知所取舍变化,创造出最好的样式,在烦闷发愁时不失去向前的信心,我确信与我童年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母亲的影子在我心里最深刻的角落,永远推动着我。 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 1.第④段写到母亲费劲心机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按要求答题。 (1)它纵然研磨成泥,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是甜美的,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奔流。(此句在文中的含义) (2)她则小心翼翼地将之切成薄片,用糖、面粉,和我们自己生产的鸡蛋打成糊状,薄片沾着粉糊下到油锅里炸,到呈金黄色的时刻捞起,然后用一个大的铁罐盛装,就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饼干。(请从动词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赏析)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4.联系生活实际,把你感受最深的关于食物带给你内心温暖与感动的记忆写下来。
|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先生的诚实所打动。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 ,能 。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⑥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 (选文有改动) 1.说说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你怎样理解“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这句话的含义?
3.仿照文中第二段划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4.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5.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典型的事实论据。
|
|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①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②召入为给事中③。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吴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④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选自归有光《吴山图记》,有删节) 【注】①魏用晦:归有光的好友,曾任吴县县令。②高第:政绩赫赫③给事中:官名,掌侍从、规谏,监察六部,纠弹官吏。④尸祝:指祭祀。浮屠:这里指佛。老子:道家始祖老聃。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实词。 诚重矣( ) 异时吴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 ) 而君则亦既去矣( ) 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 )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君于吴之山川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C.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D.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4.本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旨呢?请用原文回答。文中作者写苏轼称赞韩琦不忘情于黄州,有什么作用呢?
|
|
阅读这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②。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来源:Z*xx*k.C②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线句子展现的画面。
(2)请赏析“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的妙用。
|
|
语文综合实践。 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广告因‘你’而精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从下列两个话题中任选一题拟写一条广告语。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话题A: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作为小市民,你准备怎样向外界推介扬州市。 话题B:物华天宝扬州城:扬州牛皮糖、扬州包子、绿阳春茶……请你为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家乡特产,创作广告词。
活动二阅读下面一幅公益广告的漫画,说明内容和启示。 内容: 启示: 活动三目前社会上许多商家对商品夸大其词,做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为此,各班级开展了“小小辩论会”,甲方的观点是:广告必须实话实说;乙方的观点是:广告就应该夸张。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
|
默写 (1) ,君子好逑。 (《诗经》) (2)浮光跃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4)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5)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6)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8)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伤春感时,其中“ , ”两句,缠绵婉转,对仗工整,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闲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