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舜于畎亩之中(    )(2)傅说于版筑之间(    )(3)管夷吾举于    

(4)空乏其身         (5)人恒然后能改(    (6)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选出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B.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的情况下容易灭亡。

C.本文论证层次清晰有条理。第一段从个人事例说起,顺从事实得出“困境出人才”结论,第二段直接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最后推出论点。

D.本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请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化;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节制的暴力网络阅读,让孩子们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混淆并不奇怪是可能的。(修改:把“是可能的”或者“并不奇怪”删掉)

B. 由于冷空气给北京带来的降雨并不明显,而且太阳又有充足的表演时间,可是气温并没有像先期预计的那样低。(修改:把“而且”改为“那么”)

C. 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修改:把“广泛”放在“关注”前面)

D.为了抵挡日本膨胀的野心,中国别无选择,必须做好一切军事准备。(修改:“抵挡”改为“遏制”)

 

下列句子中加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黄晓明担任《中国梦之声》选手的导师,招来诸多质疑,韩红希望大家不要吹毛求疵,因为艺术是相通的。

B.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将大地装点为另一番动人模样。

C.金色的童年,纯真的异想天开,像一道七色的彩虹,编织着灿烂的明天。

D.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fāng  xīn(      

(2)它chén miǎn       )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

(3)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máng zài bèi(          

(4)不愧是法律界的zhōng  liú zhù(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一封朝奏九重天,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4)《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其中“是心”指的是: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请把下列古诗默写完整。(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题。

A.吴用道.........“前日所说央刘兄去探听路程从那里来,今日天晚,来早便请登程。”公孙胜道:“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晁盖道:“黄泥冈东十里路,地名安桨村,有一个闲汉叫做”白日鼠“白胜,也曾来投奔我,我曾赍助他盘缠。”吴用道:“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自有用他处。”刘唐道:“此处黄泥冈较远,何处可以容身?”吴用道:“只这个白胜家,便是我们安身处。——亦还要用了白胜。”晁盖道:“吴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颠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

B.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涤;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挎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睁圆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

1.用一句话概括A段情节。

2.A选文中吴用说“我有一条计策”,这条计策是什么?白胜和吴用在此计策实施的过程中各做了些什么?请简要回答。

3.B选文中“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的汉子是谁?联系《水浒传》,另举两例说说他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方,或柳暗;前方,或花明。前方,是梦想;前方,是挑战;或是……

前方,到底是什么,请以《前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荔枝    肖复兴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的。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我是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他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着荔枝,像是托着一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位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的那般自然、妥帖。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荔枝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很远的路,累得张着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相信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⑥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小孙子一部分,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⑦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选自《最阕读》,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③段中加点词“托”的妙处。

2.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母亲”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3.联系全文,体会“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话蕴含的感情,说说这句话的作用和蕴含的意思。

4.第③段中,面对母亲买回来的沙果,作者“连声说真好吃”“不住口说真便宜”。对作者这种安慰母亲的“把戏”,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③,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盍:通“何”,为何,为什么。②迨:贻误,耽误。③蹉跎:虚度光阴。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谓君不善学(                      ②王生惊          

2.选出对文中句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A.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大概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却只有志向但不去思考

B.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王生(虽然)更加恼恨,(但)不应该马上就走啊。

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学习的最大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感到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D. 虽欲改励,恐不及矣:虽然想改过自勉,但恐怕也赶不上了。

3.王生的态度刚开始是怎样的?后来为何有这样的转变?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7332/24158) 首页 上一页 17327 17328 17329 17330 17331 17332 17333 17334 17335 17336 1733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