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创新是人的本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说,“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 B、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所展示的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国人。 C、史铁生、铁凝、贾平凹、余秋雨……等作家,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厚重的文字,带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 D、我戴一个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
默写句子。 ⑴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 ⑵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 ⑶因思杜陵梦, 。(《商山早行》) ⑷今夜偏知春气暖, 。(《月夜》) ⑸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⑹余立侍左右, , 。(《送东阳马生序》) ⑺桃之夭夭,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诗经》) ⑻ ,悠悠我心。(《诗经》) ⑼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⑽《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富含哲理,显示诗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xī( )微 顾名思yì( ) nüè( )待 pì nì( )( ) 鞭挞( ) 偌大( ) 挑剔( ) 炮制( ) 招徕( )
|
|
小作文 请以“秋天,( )边”为题展开细腻地描写或生动地叙述。350字左右。 要求:1、任选一词填空,完成题目:湖、溪、桥、菜地、球场 2、请尽快入题、突出重点。
|
|
“阅读第二单元的课文,倾听已届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眷念着祖国的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凌然正气……”请从上述句中找出五个动宾短语写在下面(每个短语不超过四个字): 、 、 、 、
|
|
这是一个网络言论自由的时代。去各大论坛发帖、跟帖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一种重要途径。汶川地震后,有网友发帖曝出:当红明星赵薇、周迅捐款10万元,她们平时任何一个广告的代言价都在百万以上;而无数默默无闻的草根却能捐出自己原本不多的全部积蓄。请就此事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文明,言简意明。 跟帖评论:
|
|
鼓浪屿的快镜头 舒婷 我住在鼓浪屿岛中心,辐射到海边的小路有无数条,我每天习惯地从体育场伊始,经港仔后浴场,顺着新建的环岛路,直奔渡口,大约60分钟,从不觉得枯燥与单调。石头、树木、建筑物,每天都在增加或删减细节给我看。 最先吸引我的总是植物日新月异的表情和层出不穷的花招。扶桑虽然粗枝大叶,单瓣的伞状花冠却开得细嫩如绢;复瓣的扶桑则沉沉垂下,不胜隔夜的露珠之重。①攀篱翻墙的喇叭花,广播的是小草小花小道消息。菠萝蜜把肥嘟嘟果实掖在胳肢窝里,像一只只刺猬抱附在巨大的树干上。 石坡上高踞着一所欧式旧宅,宽敞的长廊环绕,屋顶却四处见光。爬山虎穿门入户,芦苇耀武扬威招摇在窗棂间。荒园深处,野鹧鸪的啼声颤悠悠地拽过柠檬桉银色的枝条,弹出抑扬顿挫的尾声。唯昂然屹立的花岗岩石柱,与时光抗衡,毫不退让,犹保持昔日荣光。 有一天发现这所房子的屋顶修缮好了,红色的砖墙恢复了娇艳的肤色;再一天就看到窗帘在重新刷白的百叶窗后面温柔地低垂。围墙缺口已规划成典雅气派的大理石门廊。沿着石坡,三角梅、扶桑、一品红正当令。②尤其正楼两侧的花甬里,忽然金灿灿开出一片阳光三分野趣,哟,是都市人阔别好几辈子的油菜花。 眼看着一栋破败的大房子,一天天抖擞丰满而且充满人情味,便即兴编排出一些聊斋情节琼瑶故事来自娱自乐。 傍晚了,游客们散尽,一天的油水十分丰厚。一群群偷嘴的小麻雀从洗碗槽飞起,见我并无谴责呵斥之意,遂又拉帮结伙回到泔水桶讨食。它们想必忘记了收割后,阳光晒得热腾腾的泥香扑鼻的大田,以及田中央孤零零的,憨态可掬的稻草人。 桄榔树下一对老两口相偕坐在石椅上看日落,浪花偶尔溅到老汉的胡子上,旁边老妻就伸出袖管帮他揩一下。默想自己若老了,可有与丈夫互相扶持来这儿闲度时光的福分?赶紧把旁边一张空椅的落叶扫了扫,拇指在椅背摁一虚印,为10年后订座。 接着立刻想到要活过这十年,须加紧锻炼,保养各器官的正常运作。伸胳膊蹬腿,前俯后仰,腰背像缺油的轴承咯吱咯吱响;双肩乱动,看上去似跳迪斯科或草裙舞。又根据《健康文摘》介绍,拣一段平坦直溜的柏油路面,倒退疾走。走到老两口身边,见他们的笑纹加深,大有赞赏之意,不觉把步子提得更加轻捷雄壮,心中配以进行曲。 当我如此贪得无厌,将风景一一攫入心扉,敢情我自己也成了他人眼中的晨景? (选自作家出版社《真水无香》,作者舒婷,有改动) 和 。 2.本文倒数第二段的首句是一个过渡句,它是如何衔接上下文的? 3.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第①句说喇叭花“攀篱翻墙”,“广播的是小道消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②句改成“尤其正楼两侧的花甬里,忽然开出金灿灿的油菜花”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习惯每天从鼓浪屿岛中心走到海边,一路上大约用时60分钟,为什么“从不觉得枯燥与单调”?作者的所见所感给了你什么启示?
|
|
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纺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他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问他七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我讲过。儿子说。 男人满意地点头。他说是,是X光。只有X光,才能把东西变透明了,我们才能看到它的里面。 (a)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男人头发凌乱,目光是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城市里有太多这样的男人,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散落到各个建筑工地。然后,用超负荷的劳动,来维系一种最低限度的期望。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清楚得很。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安检员不屑地撇了撇嘴。如果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突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纺织袋般趴伏。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几秒钟后,男人被安检仪吐出。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你发什么疯? 男人尴尬地笑。他说,我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安检员怒火冲天,你们拿安检仪来做游戏?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 男人慌忙朝他眨眼。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急切的眼神。(b)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男人说,走,我们去等火车吧! 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男人问儿子,你刚才看清楚了吗? 儿子说,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没关系,你看个大概就行了。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我有吗?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他比划的并不准确。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儿子认真地说。 这就对了。男人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我们多聪明,我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我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他竟没收我们的钱。你看看,我早说过你也能当大夫嘛。 是啊是啊。儿子两眼泛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着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男人问。 去看过了。儿子说。 去哪个医院看的?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儿子回答。好儿子。(c)父亲捏了捏儿子的小脸,我们拉钩吧!父亲伸出手,钩住儿子的小指。他们仔细地钩勾,每一下都很到位。 告诉你娘,我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我去医院了。男人站起来。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好。儿子使劲地点头,你的肺上没有黑影,我和娘都知道你的病早好了。 男人笑了笑。他再一次捏了捏儿子红扑扑的小脸。 男人把儿子送上了火车,往回走。他走得很快。他还得赶回去干活。他还得在这个城市里拼命赚钱。他要把赚来的钱全部带回家。家里需要钱,他不敢去医院检查他的病。哪怕,只是挂个门诊,然后照一张X光片。 男人走得有些急。(d)他轻轻地咳了起来,咳出的痰里,夹着淡淡的血丝。他紧张地回头,却想儿子已经上了火车。于是男人笑了。刚才他和儿子做的那个游戏,让他满足和幸福。 2.下列各项对选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画线a 句通过肖像描写,表明父亲是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B.画线b句中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这样的心理:害怕安检员继续训斥,自己在儿子面前失去做父亲的尊严,急于带儿子离开。 C.画线c句中“钩勾”的细节描写含义丰富:有凝重的嘱托,认真的承诺,也有无尽的关爱,绵绵的亲情…… D.画线d句表明父亲原本就知道自己的病情,“游戏”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4.通读全文,你认为父亲具有怎样的品质?
|
|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①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②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注】①浆:古代一种酿制的微带酸味的饮料。②此“直”“八”两字也:古书为竖排,故有此说。 ①识此字,馈汝浆 ( )②执子反以告 ( ) ③父如前示之 ( ) ④艾子饮而甘之 ( ) ⑤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⑥写出原文中的任意一句倒装句: A.艾子饮而甘之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拔山倒树而来 D.学而不思则罔 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4.这则寓言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
|
阅读与赏析 浣 溪 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背景:此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此词。 缫车:抽丝之具。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制成的衣服。 读上面这首词,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词的上阕,诗人敏感地抓住春季农村景物的特点,表现出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 B.下阕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活动。 C.“试问”一词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 D.整首词清新朴实,明白如话。透过“日高、路长、酒困、人渴”,我们读出了词人旅途的劳累,更读出了词人焦躁烦闷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