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zhàn( )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 ,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赏心悦目。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积淀 zhàn( )放 (2)在下面原句上修改病句。(2分)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风筝、书法等),补写句子。(2分)
|
|
童年常常是人们萌发理想幼芽的时期。在那天真烂漫的岁月,该有多少欢乐,多少趣事啊!是的,童年,是在绿色春天里,和小朋友放风筝.捉迷藏;童年,是火红夏天里,抱着游泳圈跳进清凉的水里;童年,是在金色的秋天里,装满一书包沉甸甸的果实。童年是无忧无虑,童年是多姿多彩。 请以“童真童趣”为话题作文。 要求: 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②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24题。 仙人球小记 ⑴圆圆的,绿色的大肉球,从花盆里伸出来;又笨拙,又滑稽。我对它无甚所知,只知道多浇水,便猛涨;不浇水,亦不死。是艰苦地方磨练出来的老疙瘩,只想活不想死的赖皮。倾服它的魅力,我愈是不会养花,愈是指望养它。但所见都是别人的。想讨,难以启齿——揣度别人也像我一样爱它。 ⑵有一天下班回来,见门前台阶边有一珐琅铁碗,碗内盛土,一个绿盈盈以棕色硬刺的小东西,它即是仙人球。惊喜不置,连忙询问来由,却是母亲从垃圾堆里拾得。 ⑶于是赶忙浇水。天天工余都要看上一会,希望快长。然而它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半年才长了一丁点。早晚天冷,把它拿到厨房里,出太阳的时候, 又拿出来接受光合作用。这么每日搬来搬去,不厌其烦。 ⑷有一天,球不翼而飞。估计可能是晒太阳时,被谁家的小孩子拿去玩了。丢就丢了吧,想也无益。盆土亦不倒掉,也许妈妈会在垃圾堆里再拾来一个。 ⑸春节大扫除,妻负责厨房清理,伸手掏一处间壁夹缝。大叫,被什么咬着了。他估计是小老鼠。于是我自告奋勇,一手举拖鞋,做出致命一击的姿势;另一手伸进去擒拿。很顺利。抓出来一看,却正是不翼而飞的仙人球!大约是“搬来搬去”的时期,无意间在厨房撞落,滚落在那儿,当时匆匆未察。它离盆两个月,也不见瘦,容颜尚好,刺儿硬着呢。于是请回原盆,依然浇水将养。 ⑹又过半年,有朋友提到,他的仙人球开了花,我过去不知道仙人球能开花,羡慕不已。问其球有多大?他双手合拢一比,比我的要小。于是断定,是因为品种不同。下了班,便对家中的劣种百般看不顺眼。 ⑺“喜新厌旧”的念头一生,便忍不住行动向那位朋友讨良种,恰巧他的球上已萌生小球,才一个玻璃珠子大。便急不可待,要回来,放在一个新买的陶盆里,郑重以待。失宠的那个,已经拳头大,不再浇水,并拟丢弃。妈妈舍不得,毕竟是他老人家从垃圾堆里擢升起来的,且又是我的初相识——想及此,留下劣种也可以。 ⑻又过一年,朋友给我的那个宠儿,已经拳头大了,盛暑7月,还不见有花开。而原先那个劣种,却显出异象。妈妈连呼奇怪。我去察看,只见这球的侧边,一连生出4个毛茸茸的棕色东西,象粗毛笔头,不知将有何做作,很有点吓人。 ⑼又过5天,欣然从那毛里钻出4个白色花蕾来! ⑽于是大欣喜过望。赶忙连土从铁盆填进陶盆,以示珍重,并放在书桌正中,以便在房间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它的进展,只可惜他一年饱受“饥遇”之苦,体积并没见长。 ⑾晚上,4个花蕾偷偷开放了。开得那么美,一时象牙雕的少年手中的喇叭,一时又象美人身上的白裙。仿佛有音乐从中悠悠飘出,在灯的辉映下,在夜这么宁静的时候! ⑿我欢欣不能自已。除了请妈妈和妻环坐赏玩以外,又赶快把邻楼的朋友拉来,一同高兴。拿一碟炒花生豆,两杯黄鹤楼老牌汉汾,与朋友对饮,互念祝酒词,也愿我们自己的生命开出花来。 ⒀平时并不爱看花的妻,今天也格外凑趣,在我身边坐着,看着我微笑。她显然是为我之乐而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夜,在静静的灯光里,我陪了她很久,很久。为了明日有个好的工作精力,才并不情愿地睡下。 ⒁后查书,记着,仙人球不论大小,非得够了年头,才能吐蕾。我错怪了这所谓的“劣种”了。抚摸着花盆,心里有许多对不住它的话。 1..《仙人球小记》这篇散文记叙了 作者在字里行间抒发了 。 2..仙人球开花或不开花取决于 ,而不是看其 ,作者因小球开花,大球而不再开花而断定良种和劣种,这种主观臆断违反了 。 3..把文中划线短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写在括号内。 甚( ) 翼( ) 已( ) 待( ) 4..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两个词语分别用相同意思的两个词语代替。 “有一天,球不翼而飞。估计可能使晒太阳时,被谁家的小孩子拿去玩了。” 估计 可能 5..“是艰苦地方磨练出来的老疙瘩……”一句中的“疙瘩”与上文中的 一词相呼应。 6..本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请摘录两句,并说说这些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晚上4个花蕾偷偷开放了”中“偷偷”一词意思是 。 8..请在文中摘录融合了想象联想比喻的句子。 9..读了本文,你对仙人球有了哪方面的了解?
|
|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5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 ),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②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 )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 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 ①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 ),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②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的水花。 ③颜色便上浅下浓,好像那紫色( )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A.移动 迸溅 堆积 B.流动 溅落 堆积 C.流动 迸溅 沉淀 D.移动 溅落 沉淀 2..联系下文,谈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段中划线的两个动词"挨"和"挤"能否互换?为什么? 4..对文中划线句任选其一进行赏析。
|
|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徐喷以烟 ③怡然自得 ④鞭数十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写出两个本文产生的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4..文中所写的几件事无不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如观蚊如鹤.神游草丛等,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80字左右)
|
|
综合性学习。 班里开展“展示个性自我”主题班会,围绕这个话题,完成以下问题: ①如果你来担任这次班会的主持人,你将发出怎样的个性宣言作为开场白。 ②你将如何展示自我个性? ③现在有些男同学将自己的头发留得长长的,有的甚至染上色;穿的裤子到处留着窟窿;时不时学着大人的派头嘴里叼着烟;满嘴说着自认为时髦的“网络语言”,他们认为这是个性。对此,你怎么看?
|
|
仿照例句的句子,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①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②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
|
下面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山的那边》中“山”与“海”是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C.《短文两篇》由描写寻常小事悟出了人生的道理,表达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生命,生命的长短如何,都应该好好地活过,一丝不苟地去活。 D.《童趣》回忆童年时代的种种情趣,说明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能享受到无穷的物外之趣。作者将人生哲理寄寓在小事中,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
|
修改下列病句。 ①通过爸爸的鼓励,使我最终走下了悬崖。 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
|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 A.王家新──《在山的那边》──《长江文艺》 B.《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英国 C.《紫藤萝瀑布》──宗璞──《铁箫人语》 D.《童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