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①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岀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②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③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④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⑤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⑥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⑦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⑧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本身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选自《大科技》,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上的动物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从而使全球的气温升高。

B.第②段通过列数据、作比较说明“寒武纪大爆炸”时气候温暖。

C.在65万年前,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导致了恐龙的彻底消失。

D.地球上整个生物圈会主动地不停地自行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生命与气候的关系。

3.文章按怎样思路介绍生命与气候?请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登泰岳

韩天衡

①一九七八年初春,为拍摄《书法艺术》电影,我与朋友一行五人访碑泰山。彼时经历寒冬的泰山似在冬眠中还未苏醒,落叶的树,无芽的草,一片土黄色,很莽荒的萧瑟相貌。晨八时进山门,拾阶而上,偶要攀爬土坡,一路走去,赏字大于斗的经石峪金刚经刻石,它那整幅字巨大到看不到边际;观不知其年的五老松,它那奇崛开张如龙蟠凤舞的姿势,让我们绕着它转悠了四五圈,还觉看不够。

②那时节,山上还多余雪。风萧萧的晚间睡在招待所里,还算暖和。翌日晨四时,裹上借来的棉军大衣,急匆匆地赶往东侧日观峰的拱北石景观台看日出。记得李太白有“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诗句,我这次要亲见奇景了。寒风中,急切地期待日出,终于,旭日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

③二〇〇八年盛夏,又有登泰山之旅。但此时“旅”的辛苦,都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扫而光,“攀登”一说,成了夸张说辞,虚张声势。旅游车直送中天门,再乘坐缆车空降到南天门。一路上满目碧绿,生机勃勃,大有“游”之乐,而无“旅”之艰,甚觉轻松。但世上事,得必有失,步行登山的一路景致也因此无缘欣赏,不免生出了浓浓的失落感。

④旧地重游,泰山已不复三十年前我初游时的清寂,变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美景恨不百回看,午后时分,又登上了景观台,体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玩味杜工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境。然而,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看泰山,它仅是砂石一粒,渺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⑤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旅游业更加发达了,在一条龙衔接的全程周到服务下,一切攀山艰辛的顾虑早已全消。初登泰山时九小时的路程如今仅需一小时,在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看窗外,满山遍野的绿,还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而醇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显,美极。也怪,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初登泰山时那般艰辛,多挪身一步都觉烦难,那时多向往一步登天的舒坦便捷。如今,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

⑥还惦记着藏匿其里的满是佳境的“经石峪”、“五老松”、“十八盘”,以及沿山镌刻在石壁上满目琳琅的古贤题记。我庆幸,亏得有第一次全程的步行,否则,也许以为巍峨的泰山,其妙处仅在山巅的几处胜迹呢。

⑦久久地站立在景观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今胜昔、换新天,靠的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由景及心,此时不无联翩的浮想:古人有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

⑧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

⑨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盲目膨胀的自信;“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自警;“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自励。

⑩在既往的四十年,见证和蕴蓄着华夏文明史的崔嵬泰山,对于我是诤友,更是良师。感恩。

(摘自2019年04月05日文汇报有改动)

(注释)①经石峪:地名。②诤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即文章的线索,起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孔子和杜甫的诗句是为了表现泰山之高。

C.本文记叙了我三次登泰山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感悟。

D.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生动、真挚。

2.文中第①段划波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从修辞角度)

(2)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说说问号和感叹号在此处的作用)

4.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泰山日出?请简要分析。

5.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他的良师和诤友?请简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问,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也   旨:    (2)然后能自也   反:

(3)君子之学必问  好:  (4)问,其奚决焉  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B.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分别阐述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写出湖水的浩瀚,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

B.颈联以“欲济无舟楫”表明自己想出来做事,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之情。

C.尾联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得到张九龄引荐,而语言运用却十分委婉、含蓄。

2.这首诗的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我们(A.傲然挺立B.桀骜不驯),任          ,        ,        。披拂摇曳的树枝,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敬——向(A. zhàn  B.shèn)蓝的天空,向炙热的太阳,向广mào (A.茂  B.袤)的大地。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着同样执着的坚持。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A.器宇轩昂   B.叹为观止)的参天大树。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_________      ②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___________     乙_________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暴雨肆虐    霹雳惊天     狂风呼啸

B.霹雳惊天    狂风呼啸     暴雨肆虐

C.狂风呼啸    霹雳惊天     暴雨肆虐

D.霹雳惊天    暴雨肆虐     狂风呼啸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法典》不仅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热议。

B.随着兴丰街道一名女性被确诊,使该街道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C.无人机具备了车牌扫描,就像有了火眼金睛,能排查进出车辆。

D.地摊经济成为热点,原因是由于它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发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5)_______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6)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7)《卖炭翁》一文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作文题
难度:中等

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⑵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⑶不得抄袭。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学校举行“唱响经典”歌会活动,夏夏是歌会的策划者和主持人,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唱响经典”曲目单

乐章主题

歌名

经典歌词

解说词

第一乐章

传承千年文化

《知否知否》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之间,

岁月悄然走过。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第二乐章

歌咏当代精神

《我和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花飞溅在海面,

祖国根植于心中。

 

 

 

1.夏夏要为歌会写开场白,你认为最恰当的顺序是(   )

①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②为了让经典歌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③也一定能唱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④相信我们不仅能从歌声中感知经典文化的脉动

⑤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唱响经典”全校歌会

A.①②⑤④③ B.①④③⑤②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②⑤③

2.请你结合节目单中《但愿人长久》的经典歌词,为夏夏完成解说词的仿写。

3.夏夏想把《让世界充满爱》放进曲目单,你认为应放入哪个乐章,请结合下图的歌谱节选简述理由。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①无边丝雨,飘飘洒洒,连绵山脉笼罩在雨雾中,那天,是我来这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第一天。

②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③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

④每天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我会顺便家访。没想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羊肠小路上,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⑤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鹿、银狐,比如曾经有孩子上学途中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去,居然没有受伤……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

⑥这种浪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昙花一现。当我亲眼看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对我播放的有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面对这些小小年纪就艰辛生活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去关心遥不可及的远方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

⑦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送行,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

⑧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我真的太为难了

⑨傍晚,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旁边坐着的是被山区孩子触动了的我,远方生活着的是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山区的孩子们。

⑩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下面对第①段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点明“我”前去支教的时节是春季。

B.交代“我”去支教的地点是偏远山区。

C.为文章第③段停电情况的出现做了铺垫。

D.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④—⑥,完成下面的填空。

山区孩子的生活状态:

艰辛: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漫:孩子们讲述流传在山间的奇特故事。

这种生活状态造就了孩子们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4.第⑧段中说“我真的太为难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60/24158) 首页 上一页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