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题型:句子默写
难度:简单

填空。

①神龟虽寿,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谁到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孙武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书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皆令持戟               持戟:拿着戟

B. 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   左右:身边的人

C. 约束既布               既布:宣布完了

D. 见且斩爱姬,大骇       大骇:非常震惊

2.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B.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C.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D.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子名武,是齐国人。因为他精通兵法,所以被吴王阖庐接见。

B. 孙子告诉那些妇人,向前,就看心口所对的方向;向左向右,就看左右手所对的方向;向后,就看背所对的方向。

C. 孙武在反复交代清楚规则后,妇人们仍不遵照号令行事,于是就杀了两队队长以威慑吴王的两个爱姬听从他的号令。

D. 吴王终于任命孙武做了将军,后来吴国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在诸侯各国名声赫赫。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读书可以任性一点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培育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如果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那么答案十有八九会让父母失望,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不过少数几本,能反复阅读的 就更少了。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对此,不少朋友难以接受,他们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让他们自己去选呢?读到坏书怎么办?”其实,“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论多么优秀,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还是没用的。更何况,所谓父母为孩子挑选图书如今已经沦为根据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买书的“跟风”,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一种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书所传递的知识。实际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和事业成就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专注和耐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必再纠结于孩子读什么书,而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就是一个好例子。阿西莫夫小时候热衷于阅读低俗杂志小说,他爸爸斥为“垃圾”,但阿西莫夫说:“不论低俗杂志小说多么无聊,还是该读一读。年轻人渴望阅读粗野的、粗制滥造的、文体臃肿、题材陈腐的故事,只有通过阅读这些故事的单词和句子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渴望。凡是读过的人都必然会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其中一小部分人转而去阅读比较好的作品。”阿西莫夫就是通过大量阅读通俗小说培养了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必过于计较读什么。

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反之,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在给孩子的第一本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目的正在于此。读书,还是要任性一点儿的。

1.下列关于“孩子阅读现状”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B. 孩子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但认真读过的少。

C. 很多时候,孩子想读的书和父母挑选的书不一致。

D.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不考虑孩子的需求。

2.下列对“部分家长挑选图书依据”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图书的“好坏”需要家长这样的大人才能辨别。

B. 孩子不大感兴趣的书才是有价值的“好书”。

C. 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是家长挑选图书时的重要参考。

D. 家长往往根据自己对一本书的“好”“坏”感觉去选择图书。

3.下列关于“读书可以任性一点”的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指的是可以把图书选择权交给孩子。

B. 这种“任性”可以培养孩子以书为伴的好习惯,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C. 阅读的“量”比“质”更重要;孩子“任性”阅读后,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就能提高。

D. “任性”阅读可以抓住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专注和耐心地阅读品质。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字的中文汉字。

B. 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C. 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D. 要在汉阳南岸嘴修建游乐场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很关心这座游乐场将怎么建,那里的千余株树木将怎么办?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最可贵的一点是他对人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他的诗作《观刈麦》便是明证。

B. 《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详细记录了周海婴对父亲的记忆和思考,许多内容鲜为人知。

C. 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D. 在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的今天,只有学会欣赏不同的文化,才能实现包容互鉴的共赢。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______,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______淡青色。

(4)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______着西北风。

A. 映入  屹立  露出  抵抗    B. 扑入  耸立  泛出  对抗

C. 进入  矗立  显出  抵御    D. 闯入  直立  现出  抗拒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枝(qiú) 沉(min) 息(zhì)   入不出(fū)

B. 乏(kuì) 磕(pn ) 锤(lin)  恹恹欲睡(yn)

C. (mèn) 浮(zo)  弱(chn)  自自怜(yì)

D. (sè)  荒(mi)  秀(qí)    汗流背(ji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如:笑了、愉快、高兴、快乐、痛苦、哭了、尴尬、后悔、冒失、激动、生气、害怕等。⑵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⑶不少于65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西游记》作者是_________,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__________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各路神佛妖魔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超凡能力。《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猪八戒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2.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从人物描写角度)

(2)“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句中加点的“悄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你认为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7104/24158) 首页 上一页 7099 7100 7101 7102 7103 7104 7105 7106 7107 7108 710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