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一次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美国老太太问他:“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态,没有直接反击,在得知老太太是得克萨斯州人后,他说:“你们得克萨斯州1845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老太太一听就乐了。她热烈地拥抱住李肇星,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史的真相。” (1)李肇星的讲话表达了哪两层意思?(每层15字以内) (2)为什么他能成功说服老太太? (3)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回答老太太的问话?
|
|
权大悟,遂拜吕蒙为大都督,总制江东诸路军马;令孙皎在后接应粮草。蒙拜谢,点兵三万,快船八十余只,选会水者扮作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摇橹,却将精兵伏于船中。次调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员大将,相继而进。其余皆随吴侯为合后救应。一面遣使致书曹操,令进兵以袭云长之后;一面先传报陆逊,然后发白衣人驾快船往浔阳江去。昼夜趱行,直抵北岸。江边烽火台上守台军盘问时,吴人答曰:“我等皆是客商,因江中阻风,到此一避。”随将财物送与守台军士,信之,遂任其停泊江边。 约至二更,船中精兵齐出,将烽火台上官军缚倒,暗号一声,八十余船精兵俱起,将紧要去处墩台之军,尽行捉入船中,不曾走了一个。于是长驱大进,径取荆州,无人知觉。将至荆州,吕蒙将沿江墩台所获官军,用好言抚慰,各各重赏,令赚开城门,纵火为号。众军领命,吕蒙便教前导。比及半夜,到城下叫门。门吏认得是荆州之兵,开了城门。众军一声喊起,就城门里放起号火。吴兵齐入,袭了荆州。吕蒙便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原任官吏,并依旧职。将关公家属另养别宅,不许闲人搅扰。一面遣人申报孙权。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____(人名)。 2.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吕蒙要取得荆州民心? 3.从选文中,你能看出孙权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
|
老头儿与孙女 汪明执笔 我们的孩子们从学说“爸爸妈妈”时起,就会用清清楚楚的吐字叫“老头儿”。叫“老头儿”时,爸很受用,说明情况正常;如果规规矩矩地叫了“爷爷、姥爷”,爸马上就警惕起来:十有八九没好事儿! 女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最爱以她们原始的“母性”摆弄娃娃。从楼下挖来泥巴和烂草,蹲在阳台的烈日下给娃娃们做“点心”。捧了一摊摊连泥带水的黑东西给我们看,大家都各忙各的,反应冷淡。又端到正在写作的爸面前:“老头儿,瞧瞧!”爸必定很及时地放下手里的活儿,毫不敷衍地看一看,闻一闻:“做得真香!真好!”她们又给娃娃穿衣服,梳小辫。有时在她们的小屋里玩得不痛快,又把“战场”开辟到爸的床上。爸专心写文章,紧挨他的身后,孙女们也叽叽喳喳地进入了她们的情节。如果相安无事,倒也罢了,可是玩着玩着,又觉得假的不如真的好玩,于是爸理所当然地被“征用”了。“爷爷!”爸一激灵:“不要!”“不许不要!过来!”爸只好放下笔问:“玩什么?”“梳小辫!” 爸被反锁在门里,没有动静,倒是两个孩子,嘻嘻哈哈地乐个不停。不大工夫,听见卉卉大度地说:“今天先饶了你!”老头儿一头钻出来,稀疏的白发上,缀满了横七竖八的小花卡子,妈妈勉强板住面孔:“简直不成其为样子!”我们几个做家长的连忙附和着妈:“哪有这么欺负爷爷的?以后再这样,揍!”两个兴高采烈的孩子经我们一呵斥,脸上有点挂不住,呆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倒是爸气愤起来:“管得着吗?你们!我们就愿意这么玩!”慈爱地拍拍两个小脑袋:“今儿老头儿累了,赶明儿再玩!” 爸爸写了文章,总是让家里人先看一遍,很虚心地等着我们提一点负责任或不负责任的意见。随着孙女们的上学识字,“审查委员会”的队伍得以壮大。爸写完“聊斋新义”之《老虎吃错人》,“你们谁想看看?”大人们都看了,说“行吧,还不错”。两个小孩“忙”里偷闲,大叫:“老头儿!让我们也看看!”爸一副受宠若惊的神气,赶忙双手将稿子捧了上去。卉卉读,因为认不全字,磕磕巴巴;方方听,忍不住吃吃地乐。爸垂手立在一边,听着孙女把他的文章读得这样认真,颇感动。好歹读完了,爷挺谦虚地问:“还行吧?”卉卉果断地说:“不怎么样!”方方立刻响应:“就是!” 孙女们很认真和诚恳地为爸分析他的文章为什么“不怎么样”:首先,中心思想不明确——老师说,一定要在第一段把中心思想表达出来,可是你没有;第二,段落也分得不好,该分的地方不分,不该分的地方却分了;还有,乱用标点符号,那么喜欢用句号,肯定要扣分!——所以,爷爷你这样写文章是不合我们老师要求的。方方宽容地说姥爷的这篇作文最多可以得一个“二类中”,爸问什么叫“二类中”,卉卉解释说,差不多七十分吧!“著名作家”的文章被两个低年级的小学生判了“二类中”,非但不恼,还挺得意:“行!好歹及了格,这就不赖!” 爸画画儿,最喜欢微借着那么点酒劲儿,在半醉半醒,半人半仙的状态一通挥洒,还真是画出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有一次又画了这样一幅,自己觉得满意,对我们说:“这张不赖,谁想看看?”两个孙女最先跑去看,卉卉说:“老头儿你真浪费,留这么一大块空白干嘛?”转过头对方方说:“给他画只小鸭子?”方方说:“别瞎画,等老头儿死了,没准这张画就值钱了!”一家人被逗得都笑起来。 妈嗔怪道:“这可真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口无遮拦!这种话放在别人家,不打个半死才怪!”爸却比谁都高兴:“说我的画值钱,我爱听!甭管活着还是死了。”他对两个小丫头说:“明儿我死了,我的画要真值了钱,你们就去卖!” 卉卉大泼冷水:“你的画值不了钱!”“为什么”?“人家求你,你给画;不求你,也给画。恨不得谁家里都挂了一幅,这么滥的画儿,还想值钱?”老头儿得了孙女这样中肯的评语,翻翻白眼,无言以对。 爸因为肝硬化,肚子里常常涨着气,有时在家里一边走路,气体一边跑了出来,发出不算微弱的声响。方方本来正在聚精会神的看书,听见声音,觉得怪异,及至发现来自姥爷,便大叫起来:“什么呀?老头儿!布布布布,不像话!”把捂住嘴窃笑,一边反击:“怎么不像话?布布布布,很好!”爸把他们的对话写进了他的小说《锁梦》里,我们读了,都笑。只有方方挺不屑:“老头儿真讨厌,瞎写!” 孙女们渐渐长大了,爸对他们除了平等,又多了几分尊重,真心真意地与她们交流,做朋友。 卉卉从小学电子琴,练得很刻苦。爸过去对于孩子在大人的呵斥下学本事,总是不以为然,认为“简直莫名奇妙”。后来看到孙女坐在双排电子琴前,手脚并用的弹奏出好听而复杂的曲子,又觉得奇妙得不可思议,用钦佩的语气夸赞“真是能咯儿!”方方的两篇作文被选入一本小学生作文选,虽然在全书的上百篇作文中显得微乎其微,爸却非常重视,向方方要了书,还让孩子在扉页上“给题个词儿”。方方写了“送给姥姥姥爷瞎解闷”。相熟的朋友来了,爸很高兴地让人家看。爸还认真的和方方探讨文章的得失,他说喜欢情节比较平淡的那一篇。 暑假里,我带女儿回家住一段,这祖孙二人竟能很正经的谈一些历史上的事情。方方去了几次历史博物馆,每次都很详细地告诉姥爷她的所见所闻,爸听得饶有兴致。电视里播放京剧音配像,一老一少规规矩矩地坐在沙发上看,不时交换意见,为某一个情节是否背离了历史而讨论一番。一个假期下来,方方居然对传统京剧有了一点兴趣,这使爸很欣慰。爸说他年轻时嗓子好着呢,方方笑他吹牛。老头儿认了真,运足了丹田气,字正腔圆地来了段: 包龙图 打坐在 开封府 声音高亢嘹亮,真是功夫!邻居循声跑来,不大相信是“汪老”唱的。老头得意地问方方:“怎么样?”“不怎么样!”“不怎么样就不怎么样吧!”爸去世以后,有一次电视台播了他写的京剧《范进中举》的音配像: 这才是 时来泰山都不能挡 我心中好比吃了一个大蟹黄 后面一句唱词惹得方方大笑:“这哪是卜修文呢(剧中人物),干脆就咱们家的老头儿!” (选自《老头儿汪曾祺》)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敷衍(_______)(2)叽叽喳喳(_______)(3)嗔怪(_______)(4)高亢(_______) 2.汪曾祺是蜚声文坛的作家,同时也是家庭中的“老头儿”,选文围绕汪曾祺和孙女们的趣事展开,塑造了汪曾祺在家庭生活中的本真形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3.“老头儿”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而著名作家贾平凹更是对他崇拜至极,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而在家庭中,面对年幼的孙女,“老头儿”是怎样一位长辈?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4.本文语言直白朴拙、平实冲淡,读来如话家常、亲切自然。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爸气愤起来:“管得着吗?你们!我们就愿意这么玩!”慈爱地拍拍两个小脑袋:“今儿老头儿累了,赶明儿再玩!” 5.文学来源于生活会增加作品的真实与趣味,汪曾祺的创作就常常取材于生活,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碎的题材入文,这在文章中有何表现?请结合文章谈一谈。 6.文中写孩子们谈议“老头儿”的画时说道:“人家求你,你给画;不求你,也给画。恨不得谁家里都挂了一幅,这么滥的画儿,还想值钱?”此处描写孩子的无忌童言,对刻画汪曾祺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7.文中孙女们对爷爷(姥爷)汪增祺在日常生活中“多有冒犯”,“老头儿”和家人也通常一笑了之,这与汪曾祺夫人所说的“别人家”往往不同。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看法。
|
|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1),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2),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 (《后汉书 赵咨传》有删节) (注释)(1)特辟:特别征召。 (2)高第:高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由此益知名(___________________) (2)躬率子孙耕农(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赵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
|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_____,字希文,_____(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谪守巴陵郡(______) (2)薄暮冥冥(______) (3)静影沉璧(______) (4)吾谁与归(_____) 3.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文章开头即评价了滕子京的政绩,有何作用? 4.本文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起,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5.“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作者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什么观点?他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你谈谈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
|
名句积累与运用。 (7)此中有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8)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9)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11)王维《使至塞上》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并运用比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商隐的《无题》中,用景物烘托,极力渲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悲凄气氛,表现主人公分别时的忧伤、苦痛的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出征气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根据拼音完成下列词语,并将相应的字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1)shì(_______)候 (2)rú(________)动 (3)huì(________)气 (4)háo(_______)叫 (5)饿piǎo(________) (6)miè(________)视
|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步入初二,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你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你的斗志,磨砺了你的意志,让你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你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你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体育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你的身心,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 请以《初二,让我更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 (2)与民由之____________ (3)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 (4)蒙袂,辑屦____________ (5)从而谢焉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乙文中的故事,证明了甲文中的哪一句话? 4.乙文中“饿者”的所作所为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时光倒转了我们的角色 ①晚上,我妈给我打电话,例行一问之后,她突然抽噎起来,语不能成句。 ②心忽地一紧。无数个不好的念头飘过,强迫自己定了定神,故作镇定地安慰她,别哭别哭,慢慢说。 ③我妈是个大夫,或许是职业使然,她生活中敏感、自律、坚韧,偶尔情绪激动也不过是声调拔高几度,总的来说,偏高冷范儿吧。此刻,她压低了声音,竭力控制着语调,试图挂断电话,“妈妈一会儿再给你打”。我相信,她重拨过来说的话一定不是现在要说的。我克制着紧张,放慢了语速,“不要挂,现在说,好不好?”然后,就听到哭声越来越大,贴在耳边,却震得心慌。 ④这个反常的电话,诱因却简单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她和我弟因为琐事拌了嘴,一个精心准备了午饭想着言归于好,一个却赌气不肯吃饭,摆出了冷战的架势,两天没说话。 ⑤哦,就这样么?我试着想象电话那边的样子,家里客厅的棕色沙发上,我妈举着电话,捏着纸巾,啜泣低语,很生气,更多的可能是委屈。 ⑥但这真不像她。 ⑦记得是在大三的时候,我妈腰椎间盘突出,在床上躺了一个月。我每次打电话,响一声两声就被接起来,虽然觉得奇怪,但完全听不出异样,以为她只是不忙。直到她能下床走动,病情好转,才轻描淡写地说她停诊一个多月,当然可以随时接电话。 ⑧在我妈看来,她就是医生,没必要让一个千里之外的孩子牵肠挂肚。等我寒假回家,我妈看上去一如往常,上班,坐诊,忙着给我做好吃的,我跟以前一样晚睡晚起玩得不亦乐乎,这事连同这病轻得好像没有来过。 ⑨有时候,一个不算坏的结果会让人不想回忆过程的艰辛。但现在想来,久不归家的女儿,面对病愈的母亲,却不知道关心安慰。我妈除了难过,应该也有委屈吧?从上大学起,聚少离多就成了常态,和父母的交流都淹没在了电话里,进行时中的喜怒哀乐被生生地沉淀下来,直到嘘寒问暖都成了惯例。 ⑩现在,我妈正努力打破这个惯例。她把这场冲突的每个细节都讲给我听,前因后果,时间、地点,甚至我弟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所有这些都是证据,都是要让我得出一个结论:错的是那个浑小子! 11然而,还原现场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之前讲的故事太少,信息通报式交流的后果就是严肃有余生动不足。 12现在,为了证明她本认为不需要证明的A结论,她不得不给我讲A1,A2,A3…… 13听着听着,我心里突然一阵发酸。小时候,我和弟弟为一个苹果吵到我妈那里,说一堆理由,列一堆证据,只为让我妈把大个儿苹果分给自己…… 14在我妈看来,苹果的归属当然不是大事,正如在我眼里,这场争执也是小事一桩。但我妈就像那时的我们,离题万里却不自觉,越说越多,只等我表态说,是啊,是他做得不对。 15猝不及防,时光就倒转了我们的角色,已经到了我担心她的时候。 1.第③段“震得心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第⑤段画线句改为:“哦,原来是这样。”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 3.说说文中第⑩段和第12段画线句的作用。 4.文中分别插入了大学时、小时候的往事,从写作目的上看,它与标题中的“________”一词相呼应,其具体表现为: (1)从前的母亲,自律、坚韧,卧病在床却不以为然; 现在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前的“我”,为一个苹果的大小与弟弟争执不休; 现在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忽略了母亲的感受而感到难过。 B. 突然间发现母亲衰老而感到心酸。 C. 表明自己已经成熟,不再是孩子。 D. 认识到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