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困难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B. 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 乱其所为          拂:违背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告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百里奚举于市

B. 必先苦其心志

C. 空乏其身

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 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 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 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阅读《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一文,回答小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话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话言。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利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1.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 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 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列数字)

B. 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举例子)

C. 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下定义)

D. 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作比较)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C. 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困难

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 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 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 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 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 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 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    ,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    智慧,    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 困境  启迪  抚慰

B. 困境  启发  抚恤

C. 困难  启迪  抚恤

D. 困难  启发  抚慰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开(zhàn)     脸(xiá)    一丝不(gǒu)

B. (tuò)      利(xī)     梦以求(mèi)

C. (què)    贪(lán)      莫一是(zhōng)

D. (xìn)    宽(shù)      为人知(xiān)

 

生活中,许多东西虽然如风一般掠过,却给我们留下永久的怀想,面对那些刻骨铭心的过往,有哪些感慨在你的心头微微荡漾呢?

请以:“        在风中飘扬”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1)请你从“温暖”“快乐”“幸福”“歌声”四个词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问题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800字。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粹、允等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耕于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3.从写作内容看,两文写道 __________(填4字);甲文中写诸葛亮答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而乙文则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从两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怎样的精神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盛玉雷

①“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②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③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人生的突破者。

  ④“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真正的标志。”打破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1953年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锹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千磨万击还坚劲”,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

  ⑤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处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⑥长跑运动中有“极点”概念,意即跑步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情绪低落、全身乏力等状况,但在熬过临界点之后,跑步者将迎来“第二次呼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很多时候,我们常在抵达边界前就选择了放弃。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我们才能越过一个又一个“极点”,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怎样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2.文章第①段引述杨绛的话,有什么作用?

3.理解第⑤画线语句。

4.第③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如果要为第④段补充事实论据,你认为下面哪一句较为恰当,为什么?

①虽然茅屋被秋风所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忧天下,高呼“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仍不忘自己的使命,在磨难面前不低头,以非凡的毅力写就史学巨著。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鄙视名利,率性洒脱,解印而去,隐居山林。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濮水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8968/24158) 首页 上一页 8963 8964 8965 8966 8967 8968 8969 8970 8971 8972 897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