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30年来,下图中某市1980-2009年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二: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推测该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写出你所了解的“城市病”的表现,并针对“城市病”表现提出整改的合理建议。
|
|
据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地区构成表(单位(%) (1)结合图表,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并指出迁入地北京市的人口增长模式。 (2)结合表,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次指出从甲地到丁地的气候类型名称。 (2)写出甲地所在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非洲大陆的原因。 (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
|
|
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的工业布局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都是合理的。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 ) A. B. C. D. 2.该地区的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
|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比较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比较压力指数,它们分别等于人口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和人口数量除以资源人口容量。下图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示意图(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 东部迁往西部 B. 北部迁往南部 C. 中西部迁往东部 D. 东部、西部迁往中部
|
|
下表中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社会经济 C. 生物资源 D. 科技
|
|
(题文)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一个区域内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全国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表,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
|
图中,a图和b图分别为我国1953年和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从1953年到2010年,图中反应我国人口方面的问题是( ) A. 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B.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D. 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
|
“二孩”政策实施以来,调查显示:全国的“一孩”家庭中,43%无生育“二孩”意愿;27%处于“纠结中”;只有30%表示愿意生育“二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居民生育“二孩”的意愿低于全国平均,其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B. 出生婴儿女性比例低于男性人口 C. 大城市生活成本高,经济压力大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收入较高
|
|
读下图“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 ②老龄化程度降低 ③死亡率趋于上升 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