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2016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丙地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 A. 甲——反气旋、晴朗 乙——气旋、阴雨 B. 甲——低压、阴雨 乙——高压、晴朗 C. 甲——气旋、晴朗 乙——反气旋、阴雨 D. 甲——高压、阴雨 乙——低压、晴朗
|
|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 ③至④ B. ④至⑤ C. ⑥至⑦ D. ⑨至⑩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 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 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 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 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
|
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 18时-19时 D. 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
|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 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 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 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 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会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2.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 长江下游伏旱 B. 华北平原春旱 C. 北方寒潮 D. 江淮梅雨
|
|
图甲、图乙分别为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两点在气压中心M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垂直于MN。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 A. 辐散下沉 B. 辐散上升 C. 辐合上升 D. 辐合下沉 2.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高压 D. 高压脊 3.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O地的天气可能是( ) A. 连绵阴雨天气 B. 强对流降雨天气 C. 沙尘暴天气 D. 晴朗高温天气
|
|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某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2.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人自驾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 气温:暖→冷→暖 B. 气压:低→高→低 C. 降雨:晴→雨→晴 D. 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3.下列关于图示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 B. 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C. 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D. 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
|
(十)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问题。 1.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反气旋 D. 暖锋 2.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暖锋
|
|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
|
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 A. 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 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 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 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2.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A. B. C. D.
|
|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