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

材料二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1)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____;衡量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简述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读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化速度最快和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郊区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交通条件    B. 商业布局

C. 土地价格    D. 环境质量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 水汽蒸发减少    B. 地表水下渗增加

C. 地表径流增加    D. 大气降水减少

2.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

A. 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 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 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D. 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 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 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 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 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

A. 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 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 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 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读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化速度最快和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郊区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交通条件    B. 商业布局

C. 土地价格    D. 环境质量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某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完成下列各题。

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城市土地上的人口数量,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是单位面积城市土地上产生的GDP数量。

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B. 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 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D. 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2.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A. 城市化水平较高    B. 第一产业发达

C. 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 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 初级阶段    B. 加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后期阶段

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 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 轨道交通的发展

 

(题文)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少量小型食肉动物。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种类的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左图为环尾狐猴,右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

(1)指出M河的流向并说出判读依据。

(2)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3)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原因。

 

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最可能是 (  )

A.印度尼西亚  B.英国  C.日本  D.新西兰

(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 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 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 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 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 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 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14840/41910) 首页 上一页 14835 14836 14837 14838 14839 14840 14841 14842 14843 14844 1484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