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2005~2010年

A.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3.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下图为“我国中部省份某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其成因最可能是当地(  )

A. 出生率下降

B. 医疗水平进步

C. 乡镇企业发展

D. 劳动力输出

 

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是

A. 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的改进

B. 大面积地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C. 开垦草原和草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 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2.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 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C. 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

D. 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下表是非洲和欧洲某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 “高一低一高”模式

C. “高一高一低”模式    D. “低一低一低”模式

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    B.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C. 资源贫乏    D. 人们的离婚率较低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

A. 产业革命后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 20世纪70年代后

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关系的是(  )

A.     B.     C.     D.

 

下图是塔里木盆地地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布局从整体看是呈

A. 网状分布    B. “之”字形分布    C. 环状分布    D. 点状分布

2.影响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水源    C. 地形    D. 气候

 

人们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及水土流失的治疗,是因为(   )

A.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 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 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 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表”,回答下面小题。

1.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

A. 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 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小

C. 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相对较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 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2.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 该山的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似

B.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

C. 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

D. 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18322/41910) 首页 上一页 18317 18318 18319 18320 18321 18322 18323 18324 18325 18326 1832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