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 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 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 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 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 污染严重,水质差 C. 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D.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较高 3.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 A.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 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 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D. 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
|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y-,J k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 A.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图丙中a、b、c表示产品生产的设计、加工、营销环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 1.皖承接的产业对应图中的阶段和环节分别是 ( ) A. 工、a B. Ⅱ、b C. Ⅲ、c D. Ⅳ、b 2.服装加工基地向皖迁移将 ( ) A. 推动皖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阶段 B. 使皖部分乡村景观不复存在 C. 使沿海高素质劳动力大量流失 D. 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经济差距
|
|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广阔 B. 原材料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原材料枯竭 C. 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资金充足 B. 劳动力成本低 C. 产业基础好 D. 交通运输便捷
|
|
下图为辽宁省1978年一2007年三大产业产值构成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第一、二、三产业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2.与图示产业结构变化相符的是 ( ) A. 城市化水平提高 B. 单位产值能耗增加 C. 农业产值下降 D. 传统工业企业增多
|
|
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加以引种推广。下图为根据青枣因冻害减产的数量制作的“福建省台湾青枣种植区脆弱性区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1.福建省大面积引种台湾青枣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适宜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发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闽南青枣种植区脆弱性较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土壤比较贫瘠 B. 热量条件较差 C. 种植水平 D. 种植面积较大
|
|
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 A. 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B. 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C. 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D. 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2.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上图a中的 (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
|
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回答下列各题。 1.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 A. 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 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 2.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 ) A. 黄土塬 B. 沙滩地 C. 沼泽地 D. 自流盆地 3.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 ) 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 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