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回答10~11题。 1.我国制定以上农业政策的科学依据是( ) A.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征 B.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征 C.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 D.国家的政策和市场的需求 2.下列各地区的农业发展,你认为符合以上原则的是( ) A.山东丘陵大力发展茶叶种植 B.珠江三角洲发展橡胶生产 C.南疆发展商品棉基地 D.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建成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
|
|
厂商在选择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回答8~9题 1.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 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 2.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 A.原料重量小,产品价值低 B.原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原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原料重量小,产品价值高
|
|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如: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工业的区位选择与工业的各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的比重有关,通常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国防、政府、个人偏好、环境保护等因素也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回答5~7题 1.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其布局依据主要是为了靠近( ) A.原料地 B.科技发达地区 C.劳动力 D.市场 2.我国在鞍山、包头等重工业基地布局纺织厂,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靠近原料产地 B.靠近市场 C.靠近能源地 D.平衡男女比例 3.宝钢和鞍钢区位选择的不同,说明了( ) A.市场对企业的区位影响越来越弱 B.原料对企业的区位影响越来越弱 C.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对企业的区位影响越来越重要 D.个人偏好对企业的区位影响越来越强
|
|
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3~4题。 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
|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 成1~2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
||||||||||||||||||||||||||||
(7分)图14是某企业的生产流程示意图,读后完成以下各题:
(1)该企业位于我国的_______(北或南)方,说明判断理由。(3分)
(2)该生产模式是否合理?为什么?(4分)
|
|
(10分)图13是读珠江三角洲图,回答:
(1)该区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简答该地吸引外商投资的区位条件。(5分)
(2)电子工业在该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分析该现象对企业发展的有利影响。(3分)
(3)该地区水运发达,为什么还要大力建设高速公路?(2分)
|
|
(10分)图12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某省地图,读后回答: (1)判断M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5分)
(2)该省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2分)
(3)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省到省外务工经商的人口数量达200多万人。试分析这一现象对该省的影响。(3分)
|
|
(1)图11是某地的气候资料,该地所在国家的人口数量为10.41亿,自然增长率为1.41%(2002年)。分析回答: (1)评价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3分)
(2)判断该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4分)
(3)根据气候和人口资料,说明该国为解决粮食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4分)
|
|
(12分)图10是不同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空间分布图,分析回答: (1)图示的地理过程是_______,该过程在图中已显示和没显示的特征分别有哪些?(4分)
(2)概括该地区利于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5分)
(3)目前,该地区以上海为代表,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简答该现象的意义。(3分)
|
|